语文阅读技巧汇编.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阅读技巧汇编

语文阅读技巧 作用篇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 XX生动表现 xx精炼准确 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之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1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原则) a*比喻:用XX比喻XX,生动形象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 b*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特点(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c*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d*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e*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f*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g*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8*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 【4】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5】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 (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 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 记叙、描写、记叙 说明、抒情 【1】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2】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 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3】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还有哦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 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1)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