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不要活在新闻里1.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不要活在新闻里1

南京市公园路中学 教师教案本 ( 16—17学年 第 2 学期) 授课班级 中二 课程名称 语文 授课教师 于桃红 课题序号 17 授课周数 第 3 周 授课课时 第 1 课时 授课形式 新课 授课课题 章节名称 五、不要活在新闻里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速读文本,认识文章中作者阐释的观点和现象的补充,了解作者对待新闻的态度,并做出评价。 理解“媒介素养”的含义,并尝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正确看待新闻事件。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客观公正的新闻态度和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速读文本,认识文章中作者阐释的观点和现象的补充,了解作者对待新闻的态度,并做出评价。理解“媒介素养”的含义,并尝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正确看待新闻事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客观公正的新闻态度和人生态度。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预习下一课。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不要活在新闻里: 独立思考、客观公正 不信谣,不传谣。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导入: 什么叫“不要活在新闻里”?“活在新闻里”又可能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个题目有现实意义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文本阅读: 速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 作者在文中表达出自己对待新闻的态度是什么?你脏成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弄清楚作者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提出的观点是怎样论证的? 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媒介素养”的问题,阅读文章,说说什么事媒介素养,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媒介素养的? 本文的写作手法主要体现在夹叙夹议上,是分析作者是怎么样把观点的阐释和现象的叙述结合在异爱的?举例分析。 拓展: 如何看待新闻,尤其是负面新闻? 资料补充: 1、最近几天,有两则新闻热爆网络:一是云南女导游韩某骂游客“脸都不要”、“骗吃骗喝骗旅行”的视频被曝光;二是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 这两则新闻刚“落地”时,舆论想当然地几乎一边倒,大骂导游韩某违背职业道德,“黑心导游”强迫游客“过度消费”;大骂打人者凶残,男人打女人,对受伤的女司机表示极大同情。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有些事表象和事实差别之大,“过山车般”,甚至会让你觉得有点懵。上述这两则热爆新闻,现在看来就给人这种感觉。女导游骂游客事件,随着舆论的进一步发酵,以及女导游的声明,哭诉,人们才知道原来这些游客参加的是“1元钱团费”的旅行团,这种团和之前“零团费”几乎没什么区别,是被明令禁止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此低的团费,吃住行那么多的运行成本,怎么可能确保服务质量。加之,一些导游“没有底薪、没有社保”的生存状态等,随着这些要素逐步释放,多数网民发现“导游韩某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黑心、那么可恨”,甚至有人反过来同情韩某。 同样成都女司机被打一事,也是随着时间推移,迷雾被逐步揭开。女司机从被打后收获同情,到行车记录仪曝光真相,48个小时,事件和舆论出现逆转,截至5日18时,新浪网调查显示,68.8%的网友认为此事是女司机的责任。 联想到之前众所周知的“纸馅包子”事件、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身份在微博上炫富的郭美美系列事件、云南昭通地震灾区“浑水泡面”事件、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产妇死亡事件等等,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事件的开始和结尾出现大逆转、公众对事件真相的认知出现大逆转。 凡此种种,不由得引出一个现实而严峻的话题——在网络时代,在人人都握麦克风的今天,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面对热点事件、热点舆情? 讨论这个话题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是当下不时发生的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件,在告诫和预警这个社会的价值判断和评价体系,以及公众情绪的释放通道出了什么问题;二是就个体而言,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当然地先入为主,随波逐流;三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关心事件的网民、媒体,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怎样的责任? “打得好”还是“不该打”,“路霸”族错还是“路怒”族错,真的是“黑心导游”还是被逼所致,个中原因错综复杂,对于围观者而言,未必非要打口水仗,甚至挖坟党般地挖出当事人的私生活,这些都是不理性的行为。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多年来形成的惯性思维,喜欢道听途说,有的也只是听了一半,理解得似是而非,甚至没有经过思考,想当然地先入为主,做有罪推定;有的抱着“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态随波逐流,瞎起哄,对一个“未经考证”的新闻事件表现出数倍的反应。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