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王国中的”人“》导学案(学生).docx

《汉字王国中的”人“》导学案(学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字王国中的”人“》导学案(学生)

《汉字王国中的“人”》导学案主备:牛贵元审核:高一备课组【自主学习目标】1.了解与“人”字及人体部位有关的汉字起源与特点。2.归纳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图文并茂的解释方式。3.增强对汉字的理解能力和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感。【自主学习重难点】概括作者的观点,归纳行文思路,学习图文并茂的解释方式。【相关知识链接】1、林西莉,瑞典人,生于 1932年。现在是教授、作家和汉学家、摄影家。著有代表作:《汉字王国》《古琴》等。1971年起,林西莉在瑞典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现专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两次获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在瑞典掀起中国热、古琴热。2、汉字书体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从书体而言,可分以下五种。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大篆又称籀文,从甲骨文演变而来,形体多重叠。小篆又叫秦篆,在籀文的基础上发展形成,通行于秦朝,形体匀圆整齐。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始于秦,普遍使用于汉魏。它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为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但早期隶书,字形构造保留篆书形迹仍较多,后来在使用中经过加工发展,成为与小篆完全不同的一种字体,从而为楷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楷书又叫正书、真书,从隶书发展而来。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通行到现在。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运笔较灵活。草书一种为求书写便利而产生的字体。始于汉初,历经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从章草进而发展成为各种草书。草书名目繁多,但归结起来,可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是早期的草书,是隶书的草写,保留着隶书笔画的形迹,每个字独立不连写,注重用点,笔断意连,结体简朴,布局整齐。它广泛流行于两汉。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结合楷书的书写方法发展而来的,它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狂草源于今草,开创于唐朝张旭,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其笔势连绵回绕,挥洒自如,上下字讲求贯串一气,且字形变化繁多。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伸缩性较大,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比较自由,既不像草书那样潦草,又没有楷书那样端正。写得规矩的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得放纵一些,接近草书的叫行草。由于较楷书简便,又比草书易认,所以较切合实用。行书相传始于汉末,一直通行到现在。【基础知识积累】:注音解释1.注字音发髻()主宰()辛亥()驭手()拓片()虔诚()颧骨()雏形()饥肠辘辘()大腹便便()肚脐()2.释词语拓片:虔诚:驭手:大腹便便:饥肠辘辘:【文本自主研习】:1.本文从《汉字王国》的“人与人类”这个章节节选出来的,他围绕着与人相关的字进行溯源和分析,我们可以把这16个字分成几类?明确:2、解读“人”字,作者的理解前后有何变化。明确:3、作者解读汉字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合作探究】1.分析“可能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挺着大肚子、举着手的胖子吧”一句中“可能”“仅仅”二词的表达效果。明确:2.分析选用“喜佛”一例的好处。明确:3.为什么要提到中国的两句问候语“吃饭了吗”“你发福了吧”?明确:4. “如果这种解释正确的话”中“这种解释”是什么?你认同吗?为什么说“如果”“大概”?明确:5.“身”字部分文字主要内容是什么?从本部分来看,全文在解读汉字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小结练习】: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任选两组字写出你的趣解。(1)厌:可庆贺的事情偏差一点,就会令人讨厌。 (2)人对仙说:堂堂正正做人,何必寻找靠山。 备选字:阅、旧、出;心对敢、杏对呆、木对术。【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对汉字的趣解首先要理解字意。要仔细观察给出字的字形,联想字的意思,不必强求句式的一致。【延伸拓展提高】汉子造字法: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1、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