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复习教案
课题:均值不等式的应用(1课时)
考试要求:
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能利用均值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通过对均值不等式的应用的研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形成积极探索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均值定理使用的条件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均值不等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不等式内容
均值定理及重要变形 基本形式 其他形式 若,则
(当且仅当时取“=”). 若,则
(当且仅当时取“=”) 若,则
(当且仅当时取“=”) 若,则
(当且仅当时取“=”) 若,则
(当且仅当时取“=”) 若,则
(当且仅当时取“=”) 若,则
(当且仅当时取“=”) 指出:(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师: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师: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
二、应用举例:
1、均值定理在求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例1、若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
分析:“和”到“积”是一个缩小的过程,而且定值,因此考虑利用均值定理求最小值,
解: 都是正数,≥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由及得
即当时,的最小值是6.
例2.若是正数,则的最小值是( )
A.3 B. C.4 D.
解:=
=
≥1+2+1=4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选C。
例3.设,求函数的最大值。
解:∵
∴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二.均值定理在比较大小中的应用:
例4.若,则的大小关系是 .
分析:∵
∴
(
∴RQP。
2、求最值:
三.均值定理在求变量取值范围中的应用:
例5.若正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 因为是正数
∴
∵∴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的取值范围是[9,+∞)。
点评:①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的解法及运算能力;②如何由已知不等式出发求得的范围,关键是寻找到之间的关系,由此想到不等式,这样将已知条件转换为含的不等式,进而解得的范围.
三、课堂小结:
1、二元均值不等式具有将“和式”转化为“积式”,和将“积式”转化为“和式”的“放缩功能”.
2、创设应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合理拆分项或配凑因式是常用的解题技巧,而拆与凑的成因在于使等号成立.
3、注意均值定理成立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高考一轮复习中的一节课《均值不等式的应用》,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
关于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理(简称不等式的平均值定理)及重要不等式是证明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的理论依据,它们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
二.关于本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
鉴于本课时知识的特点和作用,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为使学生能准确掌握均值定理的内容及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并能利用均值定理解决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等问题,制定了教学目标1;
2.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观察发现、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一般科学素养,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数学品质,必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制定了教学目标2;
3.为使学生养成求实、说理、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和不断进取的学风,制定教学目标3。
三.关于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明:
应用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理求最大、最小值是教学重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将典型问题分类”的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师适时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的选择,保证了重点内容的突出。
“对知识进行适当的铺垫,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使得难点得以突破。
关于教学方式及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