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图说远古谭姓谭氏源流史—3.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卷图说远古谭姓谭氏源流史—3

第二卷圖說遠古譚姓譚氏源流史-3 第卷圖說 {湖南澧州谭氏家谱网络版 江西省吉水县文峰山当地居民称笔峰山图-2 江西省吉水县文峰山当地居民称笔峰山 江西省吉水县笔峰山在江西吉水县城东南方1公里处,有一座山势奇特,外形象毛笔头倒立,峰顶直戳云天的山,名叫文峰山。“文峰”山名的由来,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相传驻文峰山的山神是奎星,长得蓝面赤发,貌丑如鬼。奎星又称为魁星,是主宰文运的神,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如果能被他的朱笔点中,考试时就会妙笔生花,高中三甲。吉水先民为了弘扬本县文风,祈求奎星庇佑学子们金榜题名,所以取名文峰山。文峰山北依恩江,西傍赣江,东与东螺山接垅,南与天玉山相望,古代人称东南方为“巽”,所以又叫做“巽峰”。 1636年11月,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来吉水考察,游览文峰山后,在《徐霞客游记》中写道:“南为巽峰,尖峭特立,乃南皋先生堆而峻者,为本县之文笔峰”当地居民称笔峰山。文峰山不仅集雄、奇、险、绿于一身,而且早已被吉水人视为文风蔚起的象征。 编辑撰写初审于辛卯年,公元2011年2月18日;湖南澧水流域(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 制作编辑:TanXiaoPing 1973年插队纪念1977年知青农场招工纪念2009年纪念 第七章:考证湘西北谭氏始祖发源地庐陵府吉水县谭氏开基始祖谭绍 远古谭氏三十世祖:谭绍.字.仲兴图 谭绍.字.仲兴,江西庐陵府(吉水县城郊谭埠村人),早年读书中举,外出在吴国做官,谭绍系三国时代吴主孙权潘夫人(第六夫人),的姐夫,官至骑都尉,成了皇亲国戚,后因宫廷权位之争失势,谭绍便携家人回到了故乡,江西庐陵府吉水县城郊谭埠村定居。卒后葬于吉水城郊的张家屋下东侧,共3家,“品”字形排列,封土高8至9米,状似3碗大斋饭,称作“三碗斋”。 素有“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之称的吉水县。在宋明两朝,这里曾出现过“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盛况。 据《三国志》吴志卷五《妃嫔传(潘夫人传)》所载:“吴主孙权潘夫人(第六夫人),会稽章句(今浙江余姚)人也。父为吏坐法死。夫人与娣供输织宝(古时对犯人家属的一种惩处办法),权见而异之,召充后官,得幸有娠……遂生孙亮。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亮立为太子,请出嫁夫人之娣,权听旅许之。明年立夫人为皇后,赤乌十三年(250),孙权幽闭孙和,欲立孙亮。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等进谏。孙权大怒,杖笞朱据、屈晃,族诛陈正、陈象,另有十余人受诛放。孙权废孙和,徙之故鄣;赐孙霸死,诛其党羽;立孙亮为太子,潘夫人为皇后。孙权幼子(242年生,250年立为太子,252年即位时才10岁,16岁时,在位7年)。神凤元年(252)四月,孙权疾困,又急召将军吕据为太子右部督,侍中孙峻领武卫将军,并与诸葛恪、孙弘、滕胤受遗诏辅政。翌日,孙权病世,享年七十一岁,谥大皇帝,葬蒋陵。诸葛恪拥立孙亮为帝,年仅十岁的孙亮即位。大赦天下,改元建兴元年。 以夫人娣婿谭绍(孙亮呼为娣丈,孙权呼之为娣夫)为骑都尉,掌握护卫皇室安全的重大兵权。 在吉水县城的东南隅,赣江与恩江交汇处,一个叫“三碗斋”的地方。10多年前,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结构奇特的古墓。经专家认定,这是三国东吴时期的一座大型“藻井砖室土墩墓”,距今已有1700多年,考古学家称之为“江南第一墓”。 三国之时的江南,被称为南蛮之地,离中原文明遥遥千里,为什么在吉水这个离王权贵族遥远的地方,却有着如此宏大规模的王族古墓?大墓的主人是否为当地人传说中的东吴孙权夫人的姐夫“骑都尉”谭绍? 几年来,据有关学者不断研究考证后推测,大墓的墓主应为三国时东吴的谭绍。 据有关学者考证;在吉水县城东约6公里处,有一个叫谭埠的村庄,系吉水谭氏开基之地,该村早就有孙权姐夫墓在“三碗斋”的传说。相传谭氏开基后,曾一个叫谭绍的人早年读书中举,外出在吴国做宫,官至骑都尉,成了皇亲国戚,后因宫廷权位之争失势,谭绍便携家人回到了故乡,江西庐陵府吉水县城郊谭埠村定居,死后葬于吉水城郊的张家屋下东侧,共3家,“品”字形排列,封土高8至9米,状似3碗大斋饭,称作“三碗斋”。 吉水博物馆副馆长叶翔告诉记者,当时由于修京九铁路的需要,大墓在原址上整体向西移动了近200米,目前在博物馆内的这座大墓,是后来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对原来大墓的每块砖的位置进行了编号,按“一比一”的比例重修的,整个墓与原貌相差无几,为了更好地保护该大墓,吉水县又在大墓上建起了一座博物馆。叶副馆长说,该墓最大的特点是,形状奇特,整个墓都是用砖干砌垒成的,每块砖之间没有用任何粘接物,很好地使用了物理学的原理。在重建过程中专家也尝试过使用这种方法,但均告失败,所以最后还是用了粘接物。至于古人是怎样不用粘接物就建起了如此一座大规模的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