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参比.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参比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参比 ①② 龚子同  陈志诚  骆国保  张甘霖  赵文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10008  南京) 摘  要   本文以土壤系统分类为基础 ,进行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的比较 ,讨论并列表举出土壤发生分 类与系统分类的参比。 关键词  土壤系统分类 ;土壤发生分类 ;参比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反映 ,随着土壤学研究的深化和研究方法的进步 ,土壤分类也 在不断发展。自 1975 年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一书发表后 ,土壤分类进入了定量化的阶段 ,在 全球掀起了一场土壤分类方面的重大变革。目前 ,世界上已有 80 多个国家采用了美国土壤系 统分类作为第一分类或第二分类[1 ] 。从 80 年代中期 ,我国开始了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 ,在中 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下 ,先后出版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首次方案)》(1991)〔2〕、《中 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3〕( 1995 ) 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理论、方法、实践》 (1999) 〔4〕。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该分类在国内已进入大学教科书 ,并应用于调查制图和 生产实践。1996 年开始中国土壤学会已将此分类推荐为标准土壤分类加以应用。在国外 ,该 分类方案已分别译成英文〔5〕和日文〔6〕。国际土壤学会土壤分类委员会主席 H. Eswaran 认为 , 这一方案可作为亚洲土壤分类的基础。当前 ,在土壤学领域内 ,不论国际交流 ,如在国外发表 文章 ,参加国际会议或引用国外文献 ,甚至引进国外软件 ;在国内不论从事土壤的科研、教学和 生产也都离不开土壤系统分类。鉴于当前国内土壤系统分类和发生分类并存的局面 ,加之 ,国 内大量已有土壤资料是在长期应用土壤发生分类体系条件下积累起来的 ,而且 ,土壤发生分类 在我国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第二次土壤普查在“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1978)〔7〕的基础上 丰富了我国土壤发生分类〔8〕,并吸取了系统分类的一些内容。因此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与发 生分类的参比 ,对发展我国土壤科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积极推动作用。下面分别就参比的 基础、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的比较 ,以及两者的参比三方面来阐述。 1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是参比的基础 目前世界上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分类越来越多。除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外 ,联合 国土壤图图例单元以及国际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WRB) 均如此。因为有共同的基础 ,因而中国 土壤系统分类与之参比时比较明确。但因各系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故系统间比较时 ,既有共 性也有各自的特点。 ·75·1999 年   第 2 期        土      壤 ① ② 雷文进、高以信、曹升赓、张俊民、杜国华和陈鸿昭参加了讨论 ,赵其国、石华提出了宝贵意见。 本期《土壤》为专辑 ,是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批准号 的部分研究成 果。 (1)基本相同  如表 1 所示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CST) 中的有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 土、变性土、淋溶土和新成土等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 ST 制) [9、10 ]和联合国图例单元 ( FAO/ Unesco 制)〔6、11〕基本相同。只是 CST 制中的淋溶土强调了粘化层和 CEC ,而未规定盐基饱和 度必须 ≥50 %。因此 ,把 ST 制中的一部分老成土包括了进来 ,而对 FAO/ Unesco 制 ,则包括 了它的高活性淋溶土和高活性强酸土。所以 ,CST 制中的淋溶土实应称之为粘淀土 ,而有别 于其他体系中的淋溶土。至于新成土 ,CST 制与 ST 制完全相当 ,在 FAO/ Unesco 制中则被细 分为冲积土、疏松岩性土和薄层土等。 (2)大同小异  对 ST 制中的干旱土和始成土 ,我们根据本国特点 ,按其属性分别细分为 干旱土和盐成土 ,潜育土和雏形土 ,并提出了以干旱表层代替干旱水分状况来定义干旱土〔12〕, 以盐积层和碱积层来定义盐土和碱土。我们的干旱土与 FAO/ Unseco 制中的钙积土、石膏土 相当 ,盐成土与盐土和碱土相当。两个系统中潜育土也是相当的。 (3)本国独创  主要是人为土、富铁土和均腐土。在人为土分类方面我们首先提出具土垫 特征的堆垫表层、具泥垫特征的堆垫表层、肥熟表层和磷质耕作淀积层、水耕表层和水耕氧化 还原层 ,作为土垫旱耕入为土、泥垫旱耕入为土、肥熟旱耕入为土和水耕入为土的划分依 据〔13〕。此后这一分类方案被 WRB 所接受。1998 年 12 月 WRB 还在中国召开了国际人为土 会议 ,以了解和吸取中国人为土分类经验。FAO/ Unesco 制中虽有人为土的分类 ,但没有明确 的指标。ST 制中至今尚无人为土的应有位置。考虑到热带亚带土壤的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