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改第10讲 麻风病
第9讲 麻风病(Leprosy) 主 讲 钟桂书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麻风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2. 认识麻风病是一种可防可治不可怕的慢性传染病。 3. 熟悉麻风病的病因、传染方式和分型及其与传染性、预后的关系,麻风病的临床表现。 4. 掌握麻风病的确诊依据及防治原则。 麻风病定义 麻风病(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及周围神经,淋巴结、骨骼和内脏器官也可受累。 病 因 ⒉ 传染途径 主要是直接传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麻风患者为本病唯一传染源,具有传染性的麻风患者 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 人对麻风杆菌有不同程度的自然获得性免疫。麻风既不胎传,也不遗传 临床分类法及比较 马德里法 五级分类法 简化分类法 未定类 (I) 少菌类(PB) 结核样型 (T) (TT) (BT) 界线类 (B) (BB) 多菌类(MB) (BL) 瘤型 (L) (LL) 麻风病传染发病的条件 临床表现 多发于青壮年。感染后潜伏期平均约2~5年,最短的仅3个月,长者可达10年以上 早期在典型症状开始之前,可有前驱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细菌检查、麻风菌素试验及病理检查等,可将麻风分为五种类型(1973年第十次国际麻风会议) (一)结核样型(TT) 此型患者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较强,病情稳定,发展缓慢。麻风杆菌被局限于皮肤和周围神经。 典型皮损 皮损早期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浅色斑疹。 典型皮损是大的红色斑片,或由成簇丘疹形成的片状或环状损害。 皮损表面干燥,可有鳞屑,伴以毳毛脱落,不出汗和明显的浅感觉障碍。 皮损好发于四肢、面部、肩部和臀部等易受摩擦的部位。 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常在早期即受累,一般只有1~2根神经干,如耳大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变粗变硬,有压痛,常为单侧。 ※病久者,受损神经支配区可出现肌萎缩、爪形手、垂腕、垂足、指骨吸收及营养性溃疡等。 ※自觉症状: 麻木 ※无全身症状,预后较好。 常规细菌检查阴性 麻风菌素试验呈强阳性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组织病理:结核样肉芽肿改变抗酸杆菌(阴性) (五)瘤型(LL) 本型的特点是患者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很低,麻风杆菌侵入体内后大量繁殖,并经淋巴管或血循环播散全身,故发展较快,除皮肤及粘膜有广泛损害外,晚期常侵犯多种组织和器官,皮损数目多而对称,传染性强。按病期、轻重、范围可分早、中、晚三期: 1.早期瘤型(L1) 损害以斑疹为主。 2.中期瘤型(L2) 损害分布更广泛,以浸润性和弥漫性损害为主,有的形成结节。面部呈“酒醉貌” 3.晚期瘤型(L3) 以弥漫性浸润及结节性损害为主,肿胀发亮,边缘混浊不清。在面部,多数结节或斑块融合成大片凹凸不平的损害,称“麻风狮面”。看上去呈可怕的恶相。 4. 毛发眉毛脱落。 本型查菌极强阳性(+++++~++++++) 麻风菌素试验阴性 细胞免疫功能呈明显缺陷。 组织病理:典型麻风肉芽肿改变,可见 泡沫细胞;抗酸杆菌(阳性) 麻风反应 Lepra reaction 是机体对麻风杆菌抗原的一种免疫反应 第一型麻风反应 属迟发性变态反应 第二型麻风反应 属血管炎性变态反应 诊断及鉴别诊断 确立麻风诊断的主要依据有: ①有皮损并伴有浅感觉障碍及闭汗,或仅 有一麻木区 ②周围神经干或皮支神经粗大 ③皮损组织切片内或组织液涂片查到麻风杆菌 ④病理组织中见到特异性病变。 西医治疗〔原则〕 早期、及时 足量、足程 规则治疗 联合化疗方案 MDT 预防与调摄 思 考 题 1.麻风传染发病必须同时具备那些条件? 2.试述麻风病两极型临床特点。 3.麻风病的确诊依据及防治原则是什么? 课间休息10分钟! 1 病原菌:为麻风分枝杆菌(Hansen bacillus)抗酸染色呈红色,革兰染色为阳性 2 麻风杆菌在体外,经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加热1小时或紫外线照射2小时,其活力丧失。 3 一般消毒可用煮沸、高压蒸汽、漂白粉液、福尔马林熏蒸等均可将其杀死。 必需同时具备3个条件: 1 传染源:未经规则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人 2 接触者皮肤粘膜有破损 3 对麻风杆菌感染的抵抗力低下 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播的原则。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