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六荣《动物病毒学》第八章 双链DNA病毒.docVIP

方六荣《动物病毒学》第八章 双链DNA病毒.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双链DNA病毒 1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 一、科的特征 有囊膜球形粒子,直径约150nm。二十面体衣壳的直径约为100nm。 基因组为单一分子的线状双股DNA,大小约125-235kb。 病毒从细胞核膜出芽成熟,并获得囊膜。 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脂溶剂敏感,56℃ 30min灭活。 二、疱疹病毒的分类 按病毒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分为α/β/γ三个亚科 (一)α疱疹病毒亚科:宿主范围广泛、在细胞培养中增殖快、易破坏感染细胞、常在在神经节中建立潜伏感染。人类病毒代表有HSV-1、HSV-2、VZV (二)β疱疹病毒亚科:宿主范围比较窄、病毒复制周期长、在细胞中病变慢,病毒感染细胞后常形成巨细胞。病毒在分泌腺、淋巴滤泡、肾脏组织中建立潜伏感染。人类病毒代表:HCMV、HHV-6、HHV-7。 (三)γ疱疹病毒亚科:宿主范围很窄,病毒的靶细胞主要是T或B淋巴细胞。人类病毒的代表有EB病毒、HHV-8。 (一)α疱疹病毒亚科的动物病毒 病毒 引起的疾病 牛疱疹病毒I型 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疱疹病毒II型 牛乳头炎(奶牛) 羊疱疹病毒I型 结膜炎、呼吸道疾病 猪疱疹病毒I型 伪狂犬病 马疱疹病毒I型 流产 马疱疹病毒Ⅳ型 鼻肺炎 禽疱疹病毒I型 传染性喉气管炎 鸭疱疹病毒I型 鸭瘟(大头瘟) 狗疱疹病毒I型 幼犬出血性疾病 猫疱疹病毒I型 猫病毒性鼻气管炎 (二)β疱疹病毒亚科 病毒 引起的疾病 牛疱疹病毒Ⅲ型 牛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马疱疹病毒II型 马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猪疱疹病毒II型 猪包涵体性鼻炎、普通巨细胞病毒感染 (三)γ疱疹病毒亚科 病毒 引起的疾病 马立克氏病病毒 火鸡疱疹病毒、牛的恶性卡他热病毒 猪嗜淋巴疱疹病毒 1999年发现,致病性尚不清楚 动物疱疹病毒的重要成员: 伪狂犬病病毒(PRV)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 鸭瘟病毒(DPV)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 三、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 伪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 伪狂犬病病毒的同义名:猪疱疹病毒I型 传染性延髓麻痹病病毒 奇痒症病毒(1931年) 奥叶兹基氏病病毒(Aujeszky disease virus,ADV)(1902年)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以狂燥、恐水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人兽共患病毒性传染病 (一)形态和理化学特征 病毒粒子呈椭圆形或圆形外观。 位于细胞核内无囊膜的病毒粒子直径约110-150nm,位于胞浆内带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的直径约150-180nm。 囊膜表面有呈放射状排列的纤突,长约8-10nm。 理化特性 病毒抵抗力较强。55-60℃经30-50min才能灭活,80℃经3min灭活。 病毒培养物最适保存温度为-70℃以下。 在4℃的存活时间比在-20℃ 长。 病毒对胰蛋白酶和脂溶剂敏感。 PRV病毒粒子组成 由含基因组DNA的核芯、有162个壳粒的正二十面体核衣壳(Capsid)、间质蛋白(Tegument)以及来自细胞核膜的含病毒编码糖蛋白的脂质双层膜组成 PRV基因组特征 PRV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长约150kb,全基因组平均G+C含量达73%,在某些基因,如IE180等,G+C含量高达90%以上。 至少含有65个基因,编码70-100种蛋白 根据PRV感染细胞后DNA转录、复制的时间先后将PRV基因分为立即早期基因、早期基因和晚期基因,这三类基因依次以级联方式调节。 2004年,由多个毒株拼接的PRV全基因组序列报道 由Ka株、Be株、Rice株、In-Fh株、NIA-3株、TNL??等多个PRV毒株的部分基因拼接获得一个全基因组序列。 PRV编码的主要功能基因 TK(胸苷激酶):最重要的毒力基因,参与病毒的复制和潜伏感染、对病毒在宿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复制起重要作用。TK基因的缺失不影响病毒体外增殖,几乎所有PRV基因工程都缺失TK。 PK(蛋白激酶):PK缺失显著降低毒力,抑制细胞凋亡。 PRV的复制周期 1、吸附到细胞表面(gC介导);2、侵入(受体介导)gB/gD/gH/gL;3、病毒囊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衣壳和间质蛋白释放;4、衣壳和间质蛋白转运到细胞核;5、定位在细胞核的VP16反式激活细胞RNA聚合酶II,激活立即早期基因IE180的表达;6、胞浆表达的IE180转运到细胞核;7、入核的IE180激活早期基因的转录;8、早期蛋白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