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头部内伤病中医诊疗方案2012
头部内伤病中医诊疗方案(2012)
定义
头部内伤见于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脑震荡、 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和脑干损伤等是由于外伤所致。受伤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躁动不安、意识障碍、昏迷不醒等为主要表现的头部损伤性疾病。
病名
本方案病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所列举的中医疾病分类名称,命名为“头部内伤病”。
三、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 有头部外伤或间接外伤史。
(2) 伤后出现神志昏迷,烦躁不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3) 结合病史和体征、CT、磁共振检查可确定损伤部位及程度。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原发性颅脑操作???指创伤暴力当时造成的颅脑损伤,如:头皮伤、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等;继发性颅脑损伤是指致伤后一段时间逐步形成的脑损伤,如颅内血肿、脑水肿等。
(二) 证候诊断
1. 瘀阻脑络证:伤后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锥刺,或神识不清,伴头部青紫、瘀肿,心烦不寐。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2. 痰浊上蒙证: 头痛头晕,头重如裹,呆钝健忘,胸脘痞闷,或神识不清,或时作癫痫。舌胖,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
3. 肝阳上扰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每因烦躁、恼怒而加重,面色潮红,少寐多梦,泛泛欲吐,口干苦,小便黄赤。苔黄,脉弦数。
4. 心脾两虚证:伤后眩晕,神疲倦怠,怔忡惊悸,心神不安,或昏愦,面色萎黄,唇甲无华。舌淡,脉细弱。
5. 肾精不足证:眩晕健忘,耳聋耳鸣,视物模糊,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或昏迷不醒,或发脱齿摇,或失语,或肢体萎软不用。舌淡或红,脉沉细。
四、治疗方案
(一) 中药辩证使用
1. 瘀阻脑络证
治法:祛瘀生新,通窍活络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药如下:
当归20g 生地20g 桃仁20g 红花20g
枳壳15g 赤芍15g 柴胡15g 甘草10g
桔梗15g 川芎15g 牛膝20g
通窍活血汤加减。方药如下:
赤芍15g 川芎15g 桃仁15g 红花15g
当归15g 丹参20g 牛膝20g 玄参20g
中成药:通心络胶囊、步长脑心通胶囊等。
2. 痰浊上蒙证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推荐方药:温胆汤加减。主药如下:
半夏20g 竹茹20g 枳实20g 桔皮20g
炙甘草20g 茯苓20g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药如下:
半夏20g 白术20g 天麻20g 茯苓20g
桔红20g 甘草20g 生姜3片 大枣4枚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等。
3. 肝阳上扰证
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方药如下:
牛膝20g 代赭石20g 龙骨20g 牡蛎20g
龟板20g 玄参20g 白药20g 生麦芽20g
天冬20g 川楝子20g 茵陈20g
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药如下:
天麻20g 钩藤20g 石决明20g 川楝子20g
黄芩20g 山栀子20g 夏枯草20g
4. 心脾两虚证
治法:健脾养心,调畅气机。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方药如下:
白术20g 茯神20g 黄芪20g 龙眼肉20g
酸枣仁20g 人参20g 炙甘草20g
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药如下:
人参20g 白术20g 茯苓20g 山药20g
莲肉20g 扁豆20g 砂仁20g 薏苡仁20g
甘草20g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
5. 肾精不足证
治法:补益填精,充养脑髓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方药如下:
熟地20g 山药20g 山茱萸20g 茯苓20g
丹皮20g 泽泻20g
大补阴丸加减。方药如下:
熟地20g 龟板10g 猪脊髓10g 黄柏15g
知母20g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二)中医传统疗法
1.针刺治疗
醒脑开窍法
取穴:水沟 百会 神庭 涌泉(双) 合谷(双) 太冲(双) 风池(双) 。
将攒竹、内关、合谷、涌泉穴分别连接电针仪,频率8-13Hz,疏密波 ,调整刺激强度,由小变大,瞬间到达最大,然后停顿1~3s,然后将强度变小,重复5~10次后,将刺激强度调整为“以局部可见肌肉随脉冲频率抽动”为度,每日针刺1次,10 d为1个疗程,休息3~5 d后再进行下一疗程。(2012年优化)
2.耳压疗法
【选穴】心、脑干、神门、皮质下、交感、耳尖
【加减】手足麻痹、僵直者,加肢运中枢、脾;左侧手足不便者,加肺、大肠;右侧手足不便者,加脾;痰多者,加气管、内分泌、耳背脾;头晕头痛者,加晕点、垂前。
【操作方法】以耳穴定向磁珠或王不留行籽对准患者耳部相应穴位巾上,并嘱其或家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