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考纲
展示;考点突破;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 ,能提高劳动力的 ,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4.发展生产的意义
(1)原因
①理论角度:生产决定消费, 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现实角度:是由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2)意义: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 意义。
(3)措施
①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②牢牢扭住 这个中心。
③必须全面 ,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公有制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 、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 。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 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 。;(4)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推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深化
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 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1)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 作用。
(2)主导作用的体现
①主要体现在 上。
②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
地位。
(3)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 ,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 、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 ,具有关键作用。;公有制为主体,主要强调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国有经济为主导,主要强调国有经济的控制力。;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
①成分:个体经济、 、外资经济等。
②地位:社会主义???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作用:在支撑 、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为什么
①地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②意义: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3)怎么做: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
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 使用生产要素、公开 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特指公有制经济。;网络构建;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措施
(1)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3)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5)开拓农村市场,开拓农村新的消费热点。
(6)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7)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水平。;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
(1)从生产力角度: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从生产关系角度: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从人才角度:重视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4)从科技角度: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易错辨析;命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