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理存在问题解决方法中小学教师心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doc

中小学教师心理存在问题解决方法中小学教师心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教师心理存在问题解决方法中小学教师心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00年4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51%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此外还存在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等现象。这一调查结果无疑说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该调查结果还表明,有心理问题教师的分布是,小学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女教师高于男教师。因此,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1、社会适应不良 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身上,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对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从而产生压抑、偏激或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 2、人际关系紧张 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立,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3、情绪不稳定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 4、心理失衡 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抑郁等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等。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5、不良的个性特征 某些不良的个性特征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心胸狭窄、意志脆弱、过于争强好胜、个人中心、自我封闭、过于敏感等。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还要面临升学率、评优考核、继续教育、职称评聘等诸多挑战,所以教师工作辛苦、生活压力大、交际范围窄;其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较高,但同时对教师工作的理解程度并不高,所以教师心理压力比较大。这种状况易于激发教师的不良情绪,形成不良心态。 2、社会环境的冲击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金钱和利益、平等和竞争等观念渗透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中;市场经济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劳动和收入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利益差别扩大。这些都极易造成人们的利益失衡、生活失衡、心态失衡,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生存状况,教师的价值观念自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次,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相对来说,其经济收入还处于中下水平;与社会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利益回报率并不很高。这种对比与差异使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极易产生巨大的心理不平衡感,不甘落寞又无可奈何,不满足于现状又无法突破,陷入矛盾、失衡的心态。 3、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学校理应从观念上、制度上、设施上为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供必要的条件,但实际上许多学校更多地注重教师的教学科研、福利待遇等,对教师的心理素质缺乏关注,对教师的负面情绪置若罔闻,对教师的心理保健和训练缺乏经验,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积累日久,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学校教育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如分配不均、待遇不公等也极易诱发教师的不良情绪。 4、教师自身因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必然有其自身的因素。如教师的角色意识模糊、对自身角色缺乏认同、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期望过高、对他人期望过高、看待问题过于理想化等原因,容易使教师无法接受现实和理想的矛盾,难于应对挫折,以致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紧张焦虑。其次,教师某些不健全或不良的人格特征也易诱发不良心理的出现。 三、维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1、转变观念,达成“教师心理也需要保健”的共识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学校、教师本人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所以,维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有必要首先从观念上澄清认识,达成共识。 观念之一:素质教育推行以来,人们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在这里,我们显然忽视了这么一个逻辑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和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培养不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