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2010年底卸任中山大学校长以来,凭借着自己的兴趣,迄今为止,与100多位国内外大学的校长、书记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其中,2011年下半年,走访了国内十五个省市的二十几所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骨干)校、民办学校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希望以微弱的声音,号召大家都来关注高职院校的发展。
出版了一本访谈录,书名就叫《高职的前程》。;后来,虽然访谈的话题开始涉及现代大学制度和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转型。
但是对于高职的关注丝毫没有减弱。
也不断地在与高职圈子里的人进行交流。;我始终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随着国务院简政放权工作的推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在逐渐扩大大学的办学自主权。
但我们也感受到,在落实办学自主权方面,教育部直属高校感受最明显,地方高校次之,目前最困难的是高职院校。;一位长期关注高职教育的媒体人告诉我,高职院校发展的全盛期是示范校、骨干校建设时期。
现在国家投入的力度不如以前大了,高职院校又陷入了混沌期和迷茫期。
高职的前程,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呼吁。;我本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圈外人,但在交流过程中,高职人却坦诚如多年老友,将办学的经验和体会娓娓道来,使得我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
这段经历不仅加深了我对高等职业教育,而且在调研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过程中,我会把这些学校与高职院校去比。;我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提法是从高职院校借鉴过来的。
高职院校的示范校、骨干校建设、专业建设,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坚实的根基。
甚至未来走应用型道路的本科高校可以与高职院校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此外,在我访问过的“985”大学、“211”大学、地方本科以及高职院校中,高职人面对艰辛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最可贵,深深打动了我。
我也加入了中青职教的微信群,常常被高职人感动。;因此教育行政学院的领导要我来讲,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面就结合工作和访问的体会,谈一谈我对于高职前程的一些思考。;一、高职的前程在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1.我心目中的职业教育。
最近,读到了国内一位教育学者??一篇文章,里面对我国大学进行了分类,有学术型、应用型和职业型。
像“985”高校、“211”高校是学术型;地方本科院校是应用型;高职院校是职业型。
我认为,这样一个划分,既没有涵盖全部的高等院校,也人为地把职业教育定位在大专层次,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在《高职的前程》的前言中,我总结了职业教育的三个特征:
一是师资,强调“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二是就业,强调持证上岗。
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基础与实践结合。;不仅在高职院校,在普通高校包括“985”大学里,也大量存在有着职业教育特征的专业。
例如,临床医学专业。
老师需要有在医院临床工作的经历。
学校要办医学教育就要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学生上岗前需要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北医柯杨校长、上海交大医学院陈国强校长明确说,医学教育就是职业教育。
人大法学院韩大元院长也认为,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
而且,不仅在本科阶段,在硕士、博士阶段也存在着职业教育。
例如专业硕士就具有职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因此,职业教育不是低水平的标志。
我特别认同清华大学谢维和副校长曾经说过的,大学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上可能定位各不相同,但不应以定位来判断大学的水平。
大学的办学水平不是体现在办学定位上而是体现服务于定位的水平上。
作为大学的管理者,重要的是找准定位,然后把自己的定位做到最好。;本科审核评估的例子。
我认为这是未来对所有学校评价的趋势。;即便如此,从社会现实来讲,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职业教育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赵居礼院长说的很无奈:什么事情加了‘职业’两个字都是水平高的体现,比如说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就是最高水平的;但是教育加上职业,人家一听高等职业教育,就低人一等。;2.让职业教育有地位。
第一,加深认识。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和吸引力,党和国家都提出要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教育部也在积极制定相关规划、出台政策。
但我认为,越是要进行顶层设计,越是要深刻把握事情的本质,尤其在出台政策的措辞上,要充分考虑由此带来的社会反应。
在建立职业教育体系上,有两个问题需要得到厘清:;一是对于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认识。
我赞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职业教育断头路,提高职业教育培养层次的做法。
但同时,我认为,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教育体系不宜分开。
由于中国的国情,一方面老百姓很看重学历,另一方面,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把职业教育独立与普通教育之外,反而可能无法提高职业教育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相互融合才有地位。;在这方面,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和新加坡的做法可以提供一些启发。
日本在建立职业教育体系方面,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