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立体地画—北京青年报.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D立体地画—北京青年报

2010/11/25 23:59 来源:HYPERLINK /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周刊 HYPERLINK /alist.jsp?author=????bid=583328赵菲菲   国内首位3D地画家为北青报画新作———   在第九届北京图书节上,作为2010《北京青年报》发行宣传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3D立体地画《悦读长城》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在这幅近300平方米的大型3D立体地画中,从长城之巅的视角将万里长城的宏伟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巧妙的融为一体。国庆假期时,这幅巨作“移师”朝阳公园,众多《北京青年报》的读者再次和《悦读长城》进行亲密互动。   《悦读长城》的作者齐兴华不仅是国内首位3D立体地画艺术家,还是3D地画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他所作的中国首张3D墙地一体画《战马归来》长期陈列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他为电影《唐吉诃德》创作的535平方米巨幅地画海报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作为北京奥运会正式参展作品的《古龙今韵》,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吸引了全世界友人的赞叹。   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的齐兴华,父亲是木匠,母亲是商场营业员,他说自己学画画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因为他的父亲业余爱好作画,所以在齐兴华四五岁开始,每天要画两张父亲布置的简笔画。   2001年,作为齐齐哈尔市惟一考取中央美院的学生,齐兴华开始了壁画专业的学习。大学毕业后,齐兴华留校做教辅工作的同时通过网络“邂逅”了3D地画,他形容自己和3D地画之间是恋爱关系,喜欢挑战的他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这门很有技术含量的艺术形式。但是随着创作的深入,每天繁杂的校务工作让他无暇创作,齐兴华意识到职位固然可以为他带来一生的安稳,但却无法成就他一生的梦想,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作品才是最重要的。于是齐兴华在全系老师的面前宣读了自己的辞职报告。   辞职后的齐兴华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画创作中,2010年历时3年的中国首张3D墙地立体画《战马归来》完成,不久后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巨幅地画《唐吉诃德》也问世了。“破不破纪录并不能代表绘画的水平,我希望我的作品在几百年之后还会有人记??。”齐兴华如是说。   一幅地画,小则数平方米,大则四五百平方米,绘制这么大的作品,艺术家不仅要具有超强的绘画水平,还要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尺寸所限,每一幅地画在绘制之前,都要被分割成几个甚至数十个部分,画家要精确计算出画中每一个实物的尺寸。待每一部分都绘制完成后再拼接起来拿到户外展出。所以在绘制过程中,一般人根本看不出画家在画什么。甚至对于尺寸特别巨大的地画,实地展出时也只有站在最佳观赏位置才能看出画作的悬妙之处,这也是地画的魅力所在。      QA   BQ=《北京青年》周刊   Q=齐兴华   BQ:3D地画和传统画纸上的绘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Q:主要是空间上的区别,纸上的绘画像窗户,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的世界,画和人是有距离的。地画是后现代艺术,强调人和画的参与,如果画面上没有站着人,那么这幅作品就是不完整的,对于地画来说,人是画的一部分,人与画要有互动。      BQ:有的地画是直接画在地上的,有的却是画在画布上,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Q:国外作品里有一种画内容比较简单,他们就用粉笔直接画在地上,如:Julian Beever。另外一种,也是堪称经典的地画巨作都是画在布上,以Kurt Wenner为代表的,这类作品都是要画十几天,所以不可能用粉笔画在外面,中间刮风掉一半、下雨全毁。   现在看到的一切艺术形态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改良与创新。传统粉笔地画的弱点是:不能移动,也怕风,怕雨,不便收藏,所以,我在地画材料上进行改革,使用丙烯作颜料主体,配以立德粉、骨胶增加它的不反光、耐久的特性。由于这种颜料的色彩非常鲜艳、还耐雨,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与展览的空间。      BQ:国内3D地画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Q:国内是2005年开始第一次展览,2008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出现,2009年有些小的广告公司或手绘工作室也介入这一行业。现在也有一些大学生和美术爱好者,在某些活动中进行地画创作。但总体来说,发展还比较缓慢。虽然在网络等传播媒介的积极作用下,3D街头地画已渐渐为大众所熟悉和接受,具备了一定的认同度与美誉度,但总体来讲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大众对这种艺术形式仍然具有强烈的好奇感,对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抱有浓厚的兴趣。      BQ:和国外的3D地画相比,中国的3D地画有什么特点?   Q:国内与国外地画创作风格不同,创作风格大致可以划分为古典风格人物、建筑、诙谐幽默的现代题材、巨幅的风景系列以及学院派写实等。我的画面风格主要还是传承了中央美术学院严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