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 制造与制造业的概念;(1)制造与加工
——制造:狭义制造与广义制造(Manufacturing)
——加工:原材料?产品的物理过程(Machining)
——辨析:
狭义制造=加工+装配
加工与装配是并列的
加工系统是制造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的子系统
根据特定的场合去判断,如:柔性制造系统;1.1 制造与制造业的概念;(1)制造业的内涵——所有与制造有关的企业生产机构
的总体。
——产业:由能生产和提供产品与服务的企业和组
织组成。
——经济构成:
第一产业:资源(农业为主体)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
——制造业的分类
消费品+资本品
轻型+重型
民用+军工
传统+现代
;1.1 制造与制造业的概念;;制造业35.8%;——制造企业;(1)世界制造中心的产生
——时间:1760~1850年,英国
——产生原因: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产???革命
(2)世界制造中心的第一次转移
——时间:1851~1900年,德国
——产生原因:工业化的实现
(3)世界制造中心的第二次转移
——时间:1879~1930年,美国
——产生原因:第二、三次技术革命;(4)世界制造中心的第三次转移
——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日本
——产生原因:丰田生产方式
(5)世界制造中心的三次转移分析
——世界制造中心转移呈现加速的趋势:
英国保持约70年
德国50年
美国40年
日本20年
——不总是伴随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而转移
——科学技术仍是世界制造中心的核心
——可使国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1)作用:——对人类文明发展有极为重要影响
——创造社会财富的支柱产业
——发展高新技术的载体和动力
(2)地位
是“永远不落的太阳”,
是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
是工业的主体,
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是技术进步的主要舞台,
是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
是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是国防安全的保障。 ;在发达国家中,制造业创造了约60%的社会财富、约 45%的国民经济收入。
据统计,美国68%的社会财富来自于制造业。
CIRP在1999年的报告中指出:在国家生产力的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55%-65%。
在许多国家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先进制造技术都被列为优先发展的科技。;(1)已成为国家的命脉
——是国民经济的产业主体和物质基础
——是带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
——制造业是我国吸纳劳动就业的重要市场
——制造业是我国扩大出口的关键产业
(2)已跻身世界制造大国行列
——提供重大装备能力不断提高
——制造业总体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
——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集中地逐渐形成
;一些新产品的技术水平已达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
沈阳机床集团的电主轴高速卧式加工中心;
沈阳变压器厂的50万伏超高压变压器;
黎明的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
沈阳新松机器人的6000米水下机器人;
清华大学研制开发的并联机床;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返回。;(1)制造系统的问题
——劳动生产率及增加值率低
——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
——制造业的结构不尽合理
(2)制造模式的问题
——企业体制的不适应
——经济理念的不适应
——生产管理手段的不适应
——企业组织结构的不适应
;(3)制造技术的问题
——设计技术:参数化设计
——制造工艺与装备
——制造过程自动化
;(1)产品开发能力与市场开拓能力是我国企业目前最迫切需要建立和增强
(2)我国企业采用先进制造模式是比纯技术和装备的革新更为迫切的问题
——缺乏技术独占性
——总体规模依赖于规模经济?管理
(3)我国制造业的问题是系统性的,需从系统、整体出发,把技术进步和管理模式更新结合起来。
;(1)制造业产品的分类
——宏观用途
生活资料:日常消费品
生产资料:成套装备
——按产品的构成形态
离散模式:机电产品?离散制造业
流程式产品:钢铁、化工、纺织、饮料
混合式产品:药品、食品
;(2)机械电子制造业的产品
——金属制品
——普通机械
——交通运输设备
——电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