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课件-影像影像学总论-第七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影像学总论 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 杨厚林 慨 念 ? 疾病诊断 ? 介入微创诊断 ? 介入治疗 医学影像学范畴 放射诊断学 常规 X 线检查 数字化检查技术 CR DR DSA CT MRI 介入放射学 超声医学 核医学 胰腺 右侧肾脏包膜下血肿穿 刺 影像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 借助影像明确诊断 ? 排除或确定疑似诊断 ? 对确诊病例明确范围、类型、分期 ? 治疗后复查 ? 高危人群体检 ? 普通人群体检 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价值 ? 不适合内、外科治疗的疾病治疗 ? 不愿意接受外科治疗的疾病治疗 ? 二期手术前治疗 ? 某些疾病介入治疗优于内外科治疗 ? 某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 ? 穿刺活检-病理诊断 介入治疗限度 ? 恶性肿瘤不能彻底治疗 ? 血管性疾病的再狭窄 ? 某些恶性肿瘤仅能进行姑息治疗,对原发 病不能治疗 学习方法与运用--医学影像学 ? 了解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优势与不足 ? 了解各种影像检查的图像特点 ? 了解各种影像检查的正常与异常表现 ? 依据影像表现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与预后 学习方法与运用--介入放射学 ? 基本概念与原理 ? 适应症与禁忌症 ? 并发症与疗效 ? 科学选择介入治疗方法 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 第一节:X线成像 一、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三、X线检查方法 四、X线检查安全性 五、X线图像特点 第二节: X线计算机体层(CT)成像 第三节:超声成像 第四节:磁共振成像 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 ? 第五节: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与综合应用 ? 第六节:图像观察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 ? 第七节:影像诊断申请与诊断报告的应用 ? 第八节:PACS与信息放射学 ? 第九节:分子影像学 第一节 X线成像 一、X线成像的基??原理 (一)X线的产生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具有很高 能量,肉眼看不见,但能穿透不同物质,能使 荧光物质发光的射线。因为当时对这个射线的 性质还不了解,因此称之为X射线。为纪念发 现者,后来也称为伦琴射线,现简称X线(X- ray)。 1895年 德国伦琴(R?entgen)发现X线 1896年 X线始用于临床医学 1901年 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X线的产生 X线是由高速运行的电子群撞击物质突 然被阻止时产生的。因此它的产生必须 具备3个条件: 1、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2、电子群以高速运行 3、电子群在高速运行时突然受阻。 具 体说,X线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成束的 电子流 撞击钨(或钼)靶时而产生的。 总论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X线管球结构 ※ X线机的类型虽不同,但基本 构造则不外X线管、变压器和控 制器三部分。 X线的发生程序 X线 X线管两极提供 接通电源 高压电 1% 电子束撞击 产生自由电子 降压变压器 阳极钨靶 云集在阴极附近 原子结构 热能 自由电子 X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