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碳排放交易制度之缺陷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欧盟碳排放交易制度之缺陷分析.doc

PAGE  PAGE 16 歐盟碳排放交易制度之缺陷分析 謝德勇 工業技術研究院 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摘要 本文旨在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ropea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U ETS)推動8年來的相關數據為基礎,分析該制度不適當的設計及於實際應用上可能面臨之問題,首先就歐盟排放交易制度的、京都議定書連結機制,以及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概況進行分析,接著介紹歐盟ETS的交易標的、實施期程及各時程的規範內容,最後點出歐盟ETS在設計上的可能問題,包括總量管制、清潔發展機制(CDM)/聯合履行(JI)抵換及排放許可權免費核配等問題。 一、前言 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於2005年生效,象徵全球因應氣候變遷邁入了新的紀元,附件一國家除美國外,其餘37個國家均已承諾於2008~2012年間實質履行減量責任。根據京都議定書之規定,建置可以與京都機制(將於2.2節中說明)連結的碳排放交易機制,已儼然成為各國為達成減碳之主要手段。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亦反映出驚人的交易量,從2005年的108億美金,快速成長至2008年的1,259億美金。 目前碳排放交易市場以歐盟、英國、澳洲、美國及日本等國較具規模,其中又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ropea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U ETS,以下簡稱歐盟ETS)為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惟因歷史上並無太多實務經驗可供參考,所以歐盟ETS也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國際環保政策試驗。歐盟ETS自2005年開始施行以來,迄今已累積約8年的實務推動經驗,從相關數據與現象剖析,顯示此制度具有某些缺失,故本文將以既有的數據為基礎,分析歐盟ETS制度的潛在問題。 二、碳排放交易制度緣起說明 (一) 排放交易理論 排放交易(Emissions Trading)為一市場導向的環境政策工具,其理論基礎為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寇斯定理主張:「原本財產權定義不明的共有資源(如空氣、氣候等),藉由產權界定與自由交易,可以有效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但前提為排放交易必須建立在總量管制基礎下,即所謂的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Cap and Trade)」。 以下以本文主題「碳(Carbon)」為例簡單說明排放交易的運作模式:假設一經濟體僅有A與B兩家廠商,管理當局決定施予二氧化碳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機制來促進減量,若廠商的邊際減量成本各異,如A廠商邊際減量成本較低,而B廠商邊際減量成本較高,此時,A廠商可做出額外減量,並可將未使用完配額出售給邊際減量成本較高的B廠商;對於B廠商而言,這些購入配額的費用,低於自行減量所需的邊際成本。就整個經濟體而言,在總量管制之下,B廠商節省了減量成本,而A廠商也由其額外的減量賺取了利潤,排放商機於焉產生。整體排放交易流程示意如圖1所示。 圖1 排放交易圖例 (二) 京都機制 為降低達到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之執行成本,京都議定書中訂有「排放交易」、「聯合履行」、「清潔發展機制」及「污染泡」等4種彈性機制,協助締約國透過國際合作方式,以最小成本的方式達成減量目標。4種彈性機制的運作方式如下所述: 排放交易(Emissions Trading, 以下簡稱ET) 「排放交易」的規範係列於京都議定書第17條規定:一個附件一國家可將其超額完成減排義務的多餘排放量,以貿易方式轉讓給另外一個未能完成減排義務的附件一國家,並同時從轉讓方的允許排放限額上扣減相應的轉讓額度。此類排放減量權稱作「分配總量單位」(Assigned Amount Units, AAUs),若以歐盟ETS來看,此類排放減量權即稱為歐盟排放許可權(European Union Allowance, EUA)。 聯合履行(Joint Implementation, 以下簡稱JI) 「聯合減量」規範於京都議定書第6條,係為附件一國家之間的合作機制,在該機制下,一個已開發國家以技術和資金投入的方式與另外一個已開發國家合作實施溫室氣體減排或吸收的計畫。該計畫所產生的排放減量權稱作「排放減量單位(Emission Reduction Units, ERUs)」。 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以下簡稱CDM) 「清潔發展機制」規範於京都議定書第12條:附件一國家可以資金援助或技術移轉方式,在非附件一國家推動排放減量計畫,以協助開發中國家進行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此一機制與JI不同點在於CDM之減量活動在開發中國家,由於這些國家減量成本較低,附件一國家因此可以較低成本來取得排放額度,以達成本身減量目標,而開發中國家也可獲得額外資金支援以及技術移轉。該計畫所產生的排放減量權稱為「經驗證之排放減量額度」(Certified E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