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元养生堂的健康通论
健康通论
——天道篇
中医的养生之道,讲究天人合一。怎么合?人要顺天行道。“天”就是大自然,“道”就是规律。人要顺从大自然的规律行事养生。
那么,天道是什么?中医文化,讲究取象比类,用有形的现象来体现无形的规律。每天,太阳升起降落,万事万物随之变化,这就是天道,就是“升降”。升降的本质,就是温度的变化,温度就是热量,就是能量,中医称之为“气”。温度-热量-能量-气。热气上升,冷气下降。温度升高,热气上升,万物春天发动,到夏季最热,生命功能达到最旺盛的阶段。到了秋冬,温度下降,功能收敛【或者叫不足】。所以,温度控制着万物的变化,包括人。这里面还有一个无形的功能和有形的形态转换的过程。温度的变化,影响的是功能,如何体现到物质【器质性】变化呢?
一杯有形的水,加热之后,就会化为无形的热气,无形的热气上升到天空中,遇冷,无形的气就会凝结为有形的水下降。所以,有形的物质也是由无形的能量变化而来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规律,可以统领有形的器【物质】的变化。所以,中医是用道【规律】来了解并作用于物质【人体】的。了解了道,就了解了人体的规律【疾病的规律】。
————————————————————
先看春季。
春天,气的升发,功能的释放,最先体现为什么自然现象?换句话说,春天到了,自然界最早的变化是什么?——雾气的出现。冬天,万物沉寂,能量收敛,气藏于地。春天,气升出来,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可是天还是凉的,把蒸发的气凝结在地表,就形成雾气,凝结为露珠。雾气在中医叫什么?——湿气。被雾水粘到头发,我们会感觉到“粘稠”、“沉重”、“束缚”——这就是湿气的特性,中医用这些内涵来形容疾病,只要具备这三个特征的疾病,都叫湿病:关节酸痛沉重束缚、头脑晕沉、咳吐粘稠的痰、粘稠的溢脂性皮炎、湿疹、脚气,排便后肛门重着下坠,因粘稠而成形的各种肿瘤、脓肿、痤疮、痘痘……等等。
湿病怎么治?首先要知道湿病怎么来的。天人合一的原理,人与大自然是同步的,被环境所影响的。那么,当环境变得“湿气”很重,生活在其中的人肯定就容易感受到“湿”的变化而产生同步变化,但根据自身正气能量的不同,有的人能够化开湿气的束缚,有的人不能,就生病。所以,人导致疾病,一个是外因:环境的变化;另一个是内因:自身的正气不足。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不要怪有苍蝇,要怪就只能怪你为什么成了“坏”蛋。学术一点的话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于是我们就知道,湿病的产生,来自于空气水分增加,雾气加重,多发于春季【多雾的季节】。那么,只要把雾气消散了,就可以解决湿病的产生。问题就简单了:雾气怎么消除?换句话:雾气什么情况下最容易消散?——太阳出来,还有风。太阳取“热”能发散,风,也是发散。其实,风就是热空气膨胀流动的现象。于是,治疗湿病的方法就出来了:热、发散。
具备热和发散的是什么?——姜枣汤!并且还要大剂量的姜枣汤【首次使用生姜200克红枣30枚,熬水后方红糖适量】。
治湿用姜枣汤??姜枣汤能够化湿?用实例来告诉你吧:北京听课现场,一位老人家服用大剂量的姜枣汤后,立即吐出一口浓浓的痰,足足有乒乓球那么大【手势比划】,“这口痰堵在胸口半个多月了!一直压着好难受!”
如果没有洗洁精,还有什么方法洗除油污?——热水。阳化气。热就有分解的作用。这就是姜枣汤化痰的原理。陈皮半夏苍术茯苓这些燥湿化痰药有没有用?有,但是只能化解已经形成的痰湿,而不能让痰湿不再产生。痰湿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热不足【也叫寒】,分解的动力不够。燥湿药相当于洗洁精,只是起分解的作用,而不针对寒的凝结,没有温阳散寒。相当于冷水放洗洁精,分解于当下,但是没有排出去的动力。
这就是为何温病学派医生最怕治疗湿病的缘故。只用燥湿的二陈汤,不用温阳散寒的理中汤。既知道阳化气,就应该知道阳化痰。为何伤寒论不讲燥湿化痰?这种说法是形而下的物化论【痰湿有形】,伤寒论是讲气化论的,只讲阳化气【气无形】。所以,伤寒论是六经【六气】辨证,后世的五行辨证和脏腑辨证更多的着力于有形病邪的辩证了。落实于药物,温病学派讲半夏是燥湿化痰,经方家只会讲:半夏降气。温病学派即使讲到气化,也是平面的,偏重讲气足不足,升降这块,模糊不清。所以只会看到肺气太甚上火,看不到阳明不降太阴不开,也看不到相火不位、外热里寒的变化。
湿其实取的是一个收敛的力量,这个力量来源于寒气的收引。热取一个发散的力量。当温度渐渐升高,雾气就会发散越来越高越来越浓。到农历三月,春夏交际,寒热两股力量相持,此起彼伏,就会出现乍暖还寒。谚语:三九乱穿衣——农历9月是另一个寒热相持的阶段。这时候容易就出现感冒——大家想想,感冒时是不是又怕冷又发烧的?以这种特征为病情的,伤寒论就叫少阳病,半表半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