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教材相联系的常见考试题型复习指导部分答案及详解;与教材相联系的常见考试题型:;复习要求:
1、熟悉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考纲:识记课文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了解教材在思想内容、表达情感或艺术手法上的特点。
考纲:归纳作品要点、概括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等等。
3、能举出与之相关的主要事例或细节描写;一、文化、文学常识相关试题举例(答案略);二、利用教材的观点、内容结合所给选文进行说理或赏析。;2009春考 (六)
27、本文在勉励后生善于求教方面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请联系课文《师说》的内容,谈谈求教的重要性。(3分)
举例1分,阐述1分,表达1分。
“谈谈求教的重要性”,等于一个微型议论文,应该有观点,有举例,有分析。例子,限定来自《师说》
观点:求教的重要。
可联系的文中句子有:(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答案示例:
从师学习,向老师求教是十分有必要的。韩愈在他的《师说》中提到老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即“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惑”,而且“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可见,从师学习不仅能懂得道理,学到知识,解答疑惑,还能够提高自己,所以求教是十分重要的。;2010秋考 (四) [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远离官场黑暗喧嚣隐居田园之乐,而曲作者面对百姓庆丰收的盛世和乐景象表达了积极入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2011徐汇卷 (六)改过说;三、围绕所给选文的观点或特点另举一例。 ;2010八校联考
12、徐渭多才多艺,学识和品格都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结合高中某篇课文中提到的某人,试举一例,阐明“人不能失去自己的精神领地”的道理。(100字左右)
主要问题:
1、作品、人物举例不典型或是作品和人物错误;
2、分析不能从文意出发;
3、“精神领地”内涵没有具体解释;
4、基本的结构混乱,思维不严密。;答案示例;答案示例;2010八校联考 (二)
5、文学名著由于有那些看似无关宏旨其实又充满意味的细节,才散发出千古如斯的永恒魅力。请从归有光的名篇《项脊轩志》的典型细节描写中试举一例,并分析其魅力。
答案示例1:
原文: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项脊轩志》的开头部分,作者借“小鸟啄食”这看似不起眼的景象,表现了修葺一新的项脊轩安宁、幽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
;答案示例2:
原文: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在《项脊轩志》中,作者描绘了分家之后“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始为篱”、“已为墙”等景象,看似不起眼,但仔细琢磨体会却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借此表现出封建大家庭内部的矛盾和隔阂以及分崩离析后的败落和混乱,表达了他的痛惜和哀伤之情。
;答案示例3:
《项脊轩志》的结尾有“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一句,当年的枇杷树现已经枝繁叶茂,然而物是人非,妻子早已离去,空留下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摇荡于风中。平淡的文字写下的是深沉的人生哀歌,悼亡之情年年岁岁,生生不已。由此可见是细节之美成就了本文永恒的魅力。
;答案示例4:
原文: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
《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和乳母回忆母亲当日来项脊轩看望孩子的情形,当听到孩子的哭泣声时,母亲“以指叩门扉”,并且问“儿寒乎?欲食乎”,小小的一个细节动作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关怀,也表达了归有光对已去世的母亲的无尽思念。
;答案示例5:
原文: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在《项脊轩志》归有光写到了老祖母来看望和勉励自己的场景,祖母临走时轻轻的关门并且自言自语,随后不久又“持一象笏至”,激励孙儿“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细致地描写出祖母对归有光的关怀疼爱,也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