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财政学研究对象讲义
财政学;蒋洪. 公共经济学(财政学)[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邓子基. 财政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储敏伟,杨君昌. 财政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布坎南. 公共财政[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
安东尼·B·阿特金森,约瑟夫·E ·斯蒂格利茨. 公共经济学[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
项怀诚. 中国财政管理[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考试与考核;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第二节 财政概念
第三节 财政职能;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一、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2、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利用市场法则的结果,造成对市场发展的阻碍。
(1)市场失灵的表现
上述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市场是不具备这些条件的。
垄断。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外部效应。
公共物品。
(2)市场失灵的结果
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资源配置不佳。
经济波动。
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公共资源的过渡使用。;二、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2、政府干预
(1)政府干预程度
衡量指标
政府干预程度和政府规模相联系的,而政府规模一般以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表示。
一般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政府规模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达到一定阶段则相对稳定。
特点:存在国别差异
由于存在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历史传统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政府规模存在很大的差别。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集权化倾向国家高于分权化倾向国家。
(2)政府干预手段
法律手段:调整税率。
经济手段:财政与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等。
计划指导:投资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3、政府失灵
(1)政府干预的积极作用
政府在经济运行作用,主要体现在弥补市场机制所存在的缺陷。
提供公共物品: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如社会秩序、法律、国防、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
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通过财税政策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
必须注意到政府的作用不能随意夸大,因为政府机制也存在失灵的问题。
(2)政府失灵
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因和表现主要:
政府决策失误。
寻租行为。
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及“错位”。;第二节 财政概念;一、财政及其基本特征;2、财政是政府的经济行为
(1)概念
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
(2)概念理解
财政是分配范畴,即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来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
财政分配的主体:国家(或政府)。
财政分配的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即剩余产品)。
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
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财政分配的实现:依靠政府预算收支来实现。
财政分配的根源:伴随着国家的产生,公共权力是财政分配根源。 ;3、财政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与公共性
阶级性: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公共性:为政府执行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自然具有公共性。
(2)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强制性:财政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
非直接偿还性:国家征税后,对纳税人不需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偿还。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财政收支是否对称(平衡),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财政收支是否平衡,表面上是收支关系,实质上反映政府和企业与居民的关系,反映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二、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2、公共需要(Public Wants)
(1)社会需要: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
市场与政府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但目标却是共同的,即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
私人需要: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需要。
公共需要:由国家公共部门(政府或国有企业)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公共需要。
(2)公共需要的特征
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加总。
社会成员可无差别地共同享用,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