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水环境修复-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水环境修复-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讲义

第八章 污染水环境修复技术2 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 邓欢欢;目 录 湖泊污染概述 湖泊环境修复初论; 湖泊和水库都是流域中主要的汇水体,作为流域中物质的“汇”,自然侵蚀过程和人为排放的污染物都将进入湖泊水库,导致水环境污染的现象。 主要污染问题: 水质污染、富营养化、水质酸化、湖泊水库萎缩;湖泊水库污染的来源; 定义:通过人为调控,使受污染损害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恢复其合理的内部结构、高效的系统功能和协调的内在关系。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一定的修复措施尽可能抵消或减轻一部分已被证明对环境和人类有害活动的负面效应,修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使湖泊水库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受损或受干扰湖泊水库生态系统在结构和生态功能上恢复到破坏前的“完美”状态。;1.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的原则;2.湖泊水库水环境综合评价;2.1 基础资料收集;2.2 参数计算; 理化因子及变化 生物组分与演替规律;远离岸带;光照与温度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光照较为线性,而温度变化存在跃层现象;表层水;二氧化碳 有明显的时空变化 湖泊底层由于光合作用减弱或完全没有光合作用。加上沉积物的分解,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相反,溶解氧和pH值则较低。富营养化湖泊这种差异尤其明显。 ;营养盐类 N、P、Si、Fe、Cu、Zn、Mn、Mo等多种生物营养元素 N、P是植物最主要的营养物质,其含量水平决定水生生物的生产力 ;营养盐类(1) -氮 水中氮的主要形式有N2、NH4+、NO2- 、NO3-和有机氮 氮的主要来源是废污水诽放、地表径流、水生生物的代谢和微生物分解作用 水生植物可直接吸收无机氯(NH4+、NO3-),一部分细菌和蓝藻可固定N2;营养盐类(2) -磷 水中的磷主要以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和有机磷磷酸形式存在 水体中的磷主要来自地表径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或生物转化 ;N:P比值 藻类体内C:N:P原子比为106:16:1, N:P质量比为7.2:1 水中N:P比值影响藻类生长,也是水体营养状况的指标 N:P<7:1,N成为限制因子;反之,P成为限制因子 N:P比值随水体营养水平的增加而下降,N:P>16:1为贫营养,??16:1为富营养。P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3.2 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水生植物 漂浮植物:凤眼莲、水浮莲、浮萍、紫萍等 浮叶植物: 眼子菜、睡莲、莼菜和菱 ;沉水植物:狐尾藻、苦草、黑藻、茨藻、苴藻、金鱼藻 要求水体较清,有较高的透明度,使光线能透射进水层以供进行光合作用 ;挺水植物:菖蒲、香蒲、芦苇等 耐有机污染能力强 ;消费者 自身不能合成营养物质,靠捕食其他生物或其碎屑维持生命活动 原生动物、轮虫、浮游甲壳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及其他脊椎动物 ;分解者 包括各种水生细菌和真菌,能将死亡有机体、有机碎片等分解成碳、氮、磷、硫等简单无机物,使物质得以循环往复 细菌:小球菌、链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衣菌、贝氏硫细菌及菌胶团等 真菌:枝水霉菌 ;群落 概念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 特征 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 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 一定的动态特征 一定的分布范围 群落的边缘特征;群落演替 季节演替 藻类的季节演替 ;底栖动物的季节演替 蜉蝣目、双翅目、毛翅目、膜翅目幼虫等都有这种现象。不同种类的羽化季节不同,有的在夏季,也有的在秋季 鱼类种群与水温的关系 鱼类对环境温度有不同的适应范围,随水温的改变,种类组成发生变化 ;水平演替 河流生物的纵向演替 由于海拔高度、流速、底质、水温、透明度等因素的差异,河流上、下游生物种类、数量有很大不同 河流中鱼类也有明显的分带现象。上游多为冷水性种类.如鲑、鳟鱼等,下游种类则较多,如鲤鱼、鲫鱼等;湖泊生物群落的水平与垂直演替 按水平分,可分为沿岸带和湖心带。前者包括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生长的浅水区,后者为湖中央无水草部分的开阔水面 按垂直分,湖泊可分为湖上层或营养层和湖下层,以光照补偿层为界。湖上层光线充足,藻类主要分布在湖上层;湖下层光线微弱或没有光线,绿色藻类不能生存。但湖上层沉降下来的碎屑为厌氧微生物分解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 ; 概叙 植物修复 ;;;;;;;;;;;;;;;;;;;;;;;;;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技术;;4阶段理论;;分类;分类;;水生植物带(芦苇) 无雨水时的去除率(1994年) COD :10-30% T-N:10-40% T-P :10-60%; 设计原则 ① 将来水合理分配到人工湿地中。 ② 沟渠来水以重力流进入湿地,不得妨碍沟渠泄洪,不改变沟渠原有功能。 ③ 湿地建成后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并方便农民出入农田。;昆明滇池人工湿地处理暴雨径流试验系统;沉砂池;;; 主要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