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一波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一波三折.doc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一波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一波三折.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一波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一波三折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一波三折   下一个乐章如何奏响   本刊记者 王运宝   如果再次重复1995和2002年冻结的做法,造成一波三折,绝不是政府决策的最优选择。如何在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一套成熟的体制机制,实现多赢,是下一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正确方向。   6月26日,开工仪式的热闹背后,青岛终于圆梦地铁,为此,青岛付出了20年时间。同月,千里之外的福州,承载着福州建设海西龙头之梦的地铁一号线批准立项。在这个沿海临江的城市里,地铁被赋予多重含义,“地铁将福州带入一线城市”的大字标题,开始出现在当地媒体和房地产商的广告中。   但如果不是国际金融危机下国家为扩大内需加大基础建设规模,青岛、福州以及其他城市的“地铁梦”,或许还要做更长时间。   突如其来的投资“盛宴”,正改变着许多城市原本的建设节奏。青岛、福州、无锡、昆明、长沙、郑州、宁波、南昌等众多二三线城市的地铁建设,在同一时间提速,绝非偶然。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迎来地铁建设的第三次高潮,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但是,“全世界最大”并不能掩盖地铁建设的所有困局。因此,会不会重现1995年、2002年两次“冻结”的波折?这成为各界普遍关心的话题。或许,城市决策者们在地铁建设高潮的同时,更应追问,下一步的趋势将会怎样?   第三次冻结?   “量力而行。”   面对如火如荼的地铁投资潮,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司长王庆云强调说,发展地铁要慎重,“解决公共交通问题只有一个判断指标,就是这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需求量与所对应的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在容量和能力都一样的情况下,选用地铁就是比较奢侈的。”王庆云认为,“首先应该考虑在地面上的建设;地面上不行了,人多的地方可以考虑高架,线路进入市中心再钻到地下去。确实需要解决地面交通任务的,也不妨考虑采用有轨电车。”   从资金投入上看,以上3种轨道交通方式的成本差别很大:地铁的建设成本在5亿元/公里以上,轻轨的建设成本在2亿元/公里以上,有轨电车的建设成本是2000万~3000万元/公里。   因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强调指出,可供选择的方案有多种,如果非要不顾客观实际去建设,不但产生不了“地铁经济”效益,相反会拖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后腿。“任何一朵美丽的鲜花不能在全世界同时开放一样,地铁的建设也不能在任何一个城市同时进行。”实际上,资金问题,从来都是地铁建设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这也是1995年、2002年两次“地铁整风”的直接因素。毕竟,地铁的投融资机制还无成熟模式,盈利模式也是世界性难题,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是最现实的问题。   资金压力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前两次地铁冻结审批,“正好与当时整个国家宏观投资热相对应。”冯飞告诉《决策》。因此,人们开始担心,地铁一哄而上投资热潮之后,会不会遭遇第三次冷冻?   从前两次冻结地铁立项审批来看,“刹车”主要是为了使地铁建设驶入理性和规范的轨道。采访中,大家普遍的观点认为,对于地铁建设不能“一刀切”,一波三折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来说,不是最优选择。比如杭州,在遭遇两次冻结之后,地铁建设已经遇到诸多不利因素。   而且,“一个城市是否需要地铁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城市的发展规模、城市人口数、城市人员流动量、城市地面交通状况、城市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实力、城市的环保和节能等等,都是决定因素。”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对《决策》分析道。   所以说,追问国家对地铁建设是否叫停或者叫停多久,并没有实质意义。重要的不是讨论地铁应不应该立项,首要问题是地方政府如何面对地铁建设、运营和管理工程所需的“无底洞”般的资金缺口。   目前,地方政府迫切需要的,不是思考会不会被冻结,而是如何锻造将商业智慧注入公共事业建设的能力,“交通、教育、民生、社会保障等等,哪儿都需要钱,穷日子有穷过法,要看地方政府怎么当家了。”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汉亚说。   如果更上一层楼,探索出一套成熟的运营体制机制,实现地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比争论应不应该停止立项审批,更具有实际意义。   轨道交通“加速度”   “现在是加快建设轨道交通的最佳时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所所长赵杰认为,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心头之痛”,“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依靠一种比私家车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公交运输方式。但只有轨道交通能在时间效益、能源效益上明显占优势。”   可以说,这一观点获得的共鸣最多。在任何一个城市的申报书和规划文本中,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总是放在首位。而且,现实的案例也很容易找到。北京市增资7000万元增建的地铁5号线天通苑站,使该地区拥堵程度大大下降,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一个有说服力的范例。因此,“修地铁不是为修而修,而是我们的城市太需要轨道交通了。最理想的轨道交通布局是300米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