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探析.doc
PAGE
PAGE 8
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探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各大高校主要“生命线”之一,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提升大学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入手,论述了影响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及其在当前教培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并就毕业生就业的实际开展积极的调研和探讨。尝试课堂内教学与实习实训有机结合,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出有效和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职业素养 实习实训 就业竞争力
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开始较大幅度地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招生人数呈现较快的增长之势,据统计,自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全国高校年招生规模就从108万人达到突破600万人的水平,到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计划招生685人,达到了历史的空前。而大学生毕业生数2014年已接近730万人,2015年将达到约750万人。可见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一方面从长远利益来看,提升了国民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就业难问题日益显现。妥善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同时还决定着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系统、全面、客观的分析,从提高就业竞争力入手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就业水平。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概念及构成因素,2005年以来国内学者做了较多研究,楼锡锦(2005年)的观点认为,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南京大学李敏认为(2006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竞争力又分为隐性的素质能力和显性的素质能力;许爱丽(2007年)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归纳为基本素质、基本工作能力、专业技能和求职技能四大因素;陈忠平等学者(2010年)则认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包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五个方面。综合多位学者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变化趋势,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主要集中在以下综合能力因素上:
(一)内涵素养能力。主要是指大学毕业生自身所具有的思想道德素质、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等,这是毕业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的素质能力。
(二)外显素质能力。主要是指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 是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能够被用人单位容易发现和认可的素质能力。
二、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当前迫切需要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体现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是职业要求和规范在从业者个体身上的内化,它能很好地衡量从业者能否适应、胜任所从事的岗位。根据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在其所著的《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一书中提出的“素质冰山”理论,相对于水面以上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冰山”部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则属于“素质冰山”潜在水下的部分。
近年的一些研究表明,对大学生“素质冰山”水下部分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恰恰是高职院校相对薄弱的部分。具体表现在:
(一)职业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强调专业课程学习时,却容易忽视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生涯规划等德育课程的学习。管理者重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而对思想道德修养、生涯规划类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还未建立科学的方向和标准。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场礼仪、社会责任感缺少系统的教育。在授课过程中强调操作的实施与完成,忽略职业规范的教育。
(二)职业素养教育形式单一。目前职业素养教育主要通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来实现,这两门课程都只有部分内容涉及职业素养,且都没有将其作为主要内容来阐述,也没有针对具体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育,利用这种传统的讲授,学习效果不佳。职业素养教育忽略了其他课程课堂教学和在校内外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培育。
(三)职业素养的自我缺失。现在的高职在校生都是“90 后、95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其优点,如思想活跃,视野宽阔,综合知识丰富等,但他们身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自我中心主义、功利主义、缺乏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等。他们在校期间较少关注人文素质的培养,对未来的职业缺少合理的规划,对自身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人生观、价值观缺乏深刻的理解。造成学生职业角色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和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