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大彬茗壶考.doc
PAGE
PAGE 4
时大彬茗壶考
对于‘茶具’来说,‘壶’只是其中之一。至于各地名茶及对茶的品评、描述,无论官宦诗人,隐士高流,道家佛家都各有赞赏的佳句,且表达的都是各家的审美爱好,绝对不是随意说来的事情。所以,‘茶道’或‘茶文化’,发展至明代,不再沿用历来将茶碾末,制成团、饼或者‘香药’以供人咀嚼食使用,证明前人已胜过古人。而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更不断淘汰了银、锡等金属壶具甚至福建、江西的陶瓷壶具,而崇尚宜兴紫砂壶具,说明近人更远胜过前人了,这种宜兴紫砂陶有何特点呢?就在于宜兴本地土砂烧制的壶具能充分发挥‘茶’的色、香、味,正如诗人杜甫称誉的‘倾金注玉惊人眼’,高流品茶意在免俗也。故紫砂壶具,每每遇一名手所制作者,虽重不过数两,而价值几十两白银,几使陶土与黄金争价,这种现象,令人感叹。紫砂壶在中国陶瓷史和物质文化史上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小小的一把紫砂壶,耗尽历代能工巧匠的移山心力,深得文人雅士追捧,更是价等黄金。试问为何紫砂壶能从一件简单的喝茶的器物,变成一件艺术品?我试着从源头开始寻找其中的答案。为了探讨陶工陶土的历史,我读了《阳羡茗壶录》这本书,书中着重介绍了供春、时大彬等31位紫砂民间艺人的造壶技艺及其作品。还记述了紫砂壶的泥料产地及制壶地点。其中我详细的将时大彬及他的代表作品进行列举分析。
“时大彬,号少山,或淘土,或杂砜砂土,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不务妍媚,而朴雅紧栗,妙不可思。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前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
时大彬是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宋尚书时彦裔孙,时朋之子,生平活动期在明代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朝之间而大彬壶艺在明代就享有盛誉,多见于文人记述当中。明许次纾《茶疏》?U「往时供春茶壶,近 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时大彬的作品集各家所长,无论淘土或杂砜砂土,各款皆能,各种土色也是准备充足,???追求艳丽,而是朴雅紧凑,奇妙不可思议。起初时他从模仿供春[1]入手,喜好制作大壶,之后游历娄东(指今昆山、太仓一带)接受陈眉公先生和琅琊太原诸家先生品茶施茶的高论,改为制作精巧小壶。时大彬在继供春之后,创制了许多制壶专用工具,创制了许多壶式,也培养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启下,发展了紫砂艺术。
下面从以下几点分析大彬紫砂壶的特点。
1.壶泥。虽然砂头均较粗,但可分为“或淘土,或杂碉砂土”两种。曹墓六方壶和泰州圆壶为“淘土”,即1932年宜兴陶器参加芝加哥博览会筹备委员会出刊的《宜兴陶器概要》中介绍的“泥料之制造:淘泥之家,购运山户生泥,倾入石池或泥潭,用铁扒渐渐淘揽。时壶应该还有其他泥色的。
2.制法。泰州壶容量达900毫升,属时早期制作的大壶。其制法正处周容《宜兴甍壶记》所述“供春更斫木为模,时悟其法,则又弃模”的过渡期,故壶身上半部以木模拍压,在内壁留下了木纹印,下部则拍打成型。壶内上部还有30多处弧状指甲痕。嘴、把与壶身用脂泥粘接。盖钮气孔被脂泥堵塞,也许与上下对钻开孔有关。这也是时大彬及其稍后一段时间内的工艺特征之一。曹墓出土的六方壶,壶身用裁片镶接法筑成,嘴、把用“钻孔塞泥法”与壶身粘接。唯六方壶每边的宽度略有差异,棱角不够明显,壶盖与口沿合缝不甚紧密。此壶的制作时间,当比泰州壶迟,而比另3把壶早。张墓壶、卢墓壶和华墓壶则都用拍打成型法制作,说明其时制作工艺已经成熟。这是时大彬对紫砂艺术最大的贡献。用顾景舟大师的话来说是:“大彬之技影响着他以后的多少代紫砂艺人,而且,今后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3.造型。这5把壶只有六边柱形和圆球形两种形体,看似简单,其实即使同是圆球形,造型也各异,绝无雷同。如华墓壶是三锥体足,张墓壶是假圈足,卢墓壶虽同为假圈足,盖上却有三只扁鼎足:尽亮造型不一,但也有共同之处:诸壶都有短颈,壶嘴、把均高于壶口,应是为了增加壶的容量;它们曲流的走势几乎是一样的;壶把上根部加粗、拉长,以扩大与壶身的接触面,防止开裂。时大彬壶的造型当然不止这5种:周高起说其“诸款俱足”,各种款式都有。明末清初的周容在《宜兴甍壶记》中,就曾记:“是日主人(指时大彬再传弟子许龙文)出时壶二,一提梁卣,一汉解,俱不失工所言”,风格敦雅古穆。即时大彬有仿青铜器的提梁壶和解形壶。
4.装饰。这5把壶俱为素面素心,朴素无华,但已经有一些装饰手法的运用。六方壶有意识地将壶嘴、壶把制成六棱形、五棱形,虽然是明代民间圆桶形四系壶装饰手法的沿用,却更加和谐。此壶的直颈和壶盖还使用了起线的装饰方法。盖钮有对合的半弧纹。这些都使得该壶圆与方、曲与直的对比更加强烈。又如张墓壶和华墓壶,壶颈根部和壶盖上凹面环线的运用,避免了造型的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