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望向宇宙深处的中国“天眼”.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望向宇宙深处的中国“天眼”.doc

PAGE  PAGE 8 望向宇宙深处的中国“天眼”   近日,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标志着这只“观天巨眼”终于睁开了,即将把目光投向宇宙的深处,追踪遥远的信号,搜寻奇异的天体,甚至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中国“天眼”的开启,还将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时代呼唤“射电巨镜”   宇宙天体除了发出可见光之外,还发出多种人眼看不见的辐射,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无线电波等。早期的天文学家只能在可见光范围内观测宇宙,但近一二百年来,由于人类陆续发现了多种可见光之外的辐射,并不断研制出能够观测到这些辐射的特殊的望远镜,人类已经掌握了在多种“不可见”波段上观测宇宙的技术,这其中有关射电波的应用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      193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电器工程师央斯基用天线发现了一个可能来自银河系中心的干扰源,这表明宇宙中的天体也是有无线电辐射的。这件事启发了另一位名叫格罗特?雷伯的无线电工程师,于是他在自家后院安装了一个天线,它的主体是一个直径约9米的抛物面,这就是人类第一架为天文观测而制造的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的成像过程比光学望远镜复杂,它要不停地记录接收到的数据,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处理获得所观测天区的图像。   射电望远镜的诞生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人们称之为“射电窗口”。很快,人们就用射电望远镜发现了大量发射无线电波的天体,这些天体被统称为“射电源”。为了研究“射电源”,一门崭新的学科也应运而生,这就是射电天文学。   人们早就意识到,遥远的宇宙中存在着很多奇特的现象和神秘的天体,仅仅用普通的望远镜是根本发现不了它们的。例如,人们预言了一种致密的中子星的存在,这种星由挤压在一起的中子组成,中子星的密度高得惊人,直径只有几十千米,质量却比太阳还大。然而多年过去了,人们一直没有证明这个猜测。直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乔林斯?贝尔和她的导师安东尼?休伊什用一台射电望远镜接收到了4个奇怪的脉冲信号。经过多方求证,他们终于意识到,那些脉冲信号来自于几十年前就被预言到的中子星的能量辐射。由于中子星是恒星爆炸后产生的反作用力压缩而成的,它们在体积缩小时会高速旋转,那些能量辐射不时会在旋转中扫过地球,于是地球上的射电望远镜就能接收到脉冲信号了,所以中子星也被称为脉冲星。   脉冲星的发现是20世纪60年代射电天文学迅速发展起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另外几项重要成就包括发现了类星体、宇宙大爆炸的微波背景辐射和弥漫于星际空间的星际分子。   射电天文学的进步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了宇宙遥远的边缘,那里隐藏着更多有关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关键线索,黑洞、类星体、暗物质和暗能量等成了破解宇宙之谜的重大课题。于是,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非常渴望拥有威力更加强大的射电望远镜。人们意识到,谁拥有了这种望远镜,谁就更有可能站立在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潮头,成为破解宇宙之谜的领军力量,这就是我国科学家为什么要建造一架世界顶级射电巨镜FAST的原因之所在。   应运而生的FAST   FAST借助一个天然的圆形溶岩坑建造,主体是一面巨大的反射镜,由几千块反射面板拼装而成,其边框为环形钢梁,众多钢索依托钢梁悬垂交错,构成一个球形网,用以支撑FAST巨大的反射镜。这个反射镜的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总合。它面向苍穹,扫描太空,堪称探索宇宙奥秘的中国“天眼”。   建造FAST是对我国望远镜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一次严格检验,因为FAST要把覆盖30个足球场的信号聚集在药片大小的空间里。要实现这样毫米级的精度,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首先,由于热胀冷缩,钢结构很容易变形;其次,FAST的天线锅是一个标准的球形,在工作的时候,它要通过变换形状以在适当的地方形成300米直径的抛物面,FAST用这种方法转换天线的方向,所以,它必须非常易于操作。科学家们通过控制近万根钢索以实现镜面的连续变形,这无疑需要高超的工程技术予以支持。除此之外,FAST最令人惊叹的奇迹自然就是它的灵敏度了,它能探测百亿光年之外的射电信号,能精确探测宇宙中的物质成分,它的每块反射面上都可进行对焦,它的灵敏度相当于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的2.25倍,巡天速度是它的10倍。   随着FAST的正式竣工,它将成为全球最受期待的“观天巨眼”。那么,这个号称“天眼”的射电望远镜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发现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回头看一看与FAST最为相似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吧。在FAST诞生以前,它当之无愧地处于望远镜家族的“霸主”位置,它就是位于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