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木雕造像和合二仙的风俗信仰.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雕造像和合二仙的风俗信仰.doc

PAGE  PAGE 7 木雕造像和合二仙的风俗信仰   一、馆藏和合二仙木雕造像   在中国漫长历史的朝代更迭中,“和为贵”“相融相合”“百年好合”的愿望已成为婚姻、家族、种族延续及生产生活等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和合二仙”作为民间婚嫁的喜庆之神,象征着幸福美满、和谐喜庆,是广大民间公认的“喜神”“吉神”。逢家中有婚娶喜庆之事,皆要悬“和合二仙”的画像,以祝福新人百年好合,生活美满。   馆藏明末清初木雕和合二仙(图一),两人是两个胖胖的仙童,均穿红缎子衣物,一人直立,双手于胸前举一朵绽开的荷花;另一人单膝跪地,双手于胸前捧一个篾盒,篾盒上雕一朵绽放的荷花。二人都扎着丫角髻,面露神彩。造像为两层,下层不规则形体形似山体局部,雕迎客松枝干紧裹,其枝干冲至上层二仙雕像背部,手持篾盒仙童倚靠,其篾盒上的荷花与迎客松的树叶交叉与一体。   和合二仙的服饰为明代流行的襦裙,上襦交领为字母“y”形、琵琶袖短衣,裙内加穿膝裤(套裤)。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10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   和合二仙的发型为双丫髻,一直流行至清代,稚女盘双丫髻,寓意为快快长大,女子十五及笄,被视为寄托了家长对其成长的期望。   和合二仙的雕刻纹饰反映了清代木雕繁复而细腻的特点,从发型、衣饰及木雕的特点上综合判断,应为明末清初作品。   馆藏明末清初木雕和合二仙(图二),两人身体相向、微微前倾。各自的左脚和右脚各踩一物,已呈残损状,前腿呈弓形,另一只后脚撑地;各自的左手和右手共同托起一锦盒于胸前,另一只手共同举起绣球过头顶,形态和神态疑似力士托举。雕像与须弥座底座连为一体,须弥座雕上枋、束腰和方形六足基座,内部雕空,外轮廓呈回纹状,并阳刻回纹线。   发型为清代的阴阳头;服饰为明代外衣特征的直裰、护领、系扎腰带丝绦等,服饰彩绘已漫灭不清;雕刻线条具有明代木雕较粗旷的特点,从发型、衣饰及雕刻线条特点初步判断,为明末清初作品。   馆藏明末清初木雕和合二仙(图三),两人身体相向、微微前倾。各自的左脚和右脚各踩金砖,前腿呈弓形,后脚撑地,两人一双手捧金元宝于胸前、另一双手举金元宝过头顶,形态疑似力士托举。雕像与下方的小香案连为一体,香案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方形案面,下层为椭圆形基座,内部雕空,外轮廓呈蝙蝠状。该木雕与图二的木雕风格及特点极为非常相似,应为同一时期作品。   以上三件木雕题材均选用民间传说“和合二仙”,采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雕刻形式,其中两件还有彩绘。充分运用象征、寓意、祈望等手法,将民俗文化中的哲理、伦理思想和审美意识结合起来,以达到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和情感寄托。   二、和合二仙的风俗信仰探讨   和合二仙是我国民间广受尊崇的神祗,旧时的喜庆与节日场合中往往可见和合二仙的身影,故亦作和合二圣。相传唐人有万回者,因为兄长远赴战场,父母挂念而哭泣,逐往战场探亲。万里之遥,朝发夕返,故名“万回”,民间俗称“万回哥哥”,以其象征家人之和合,自宋代开始祭祀作“和合”神。清雍正十一年(1733)敕封寒山为妙觉普度“和圣”寒山大士,拾得为圆觉慈度“合圣”拾得大士。相传两人亲如兄弟,共爱一女。临婚寒山得悉,即离家为僧,拾得亦合女去寻觅寒山,相会后,两人俱为僧,立庙“寒山寺”。自是,世传之和合神像亦一化为二,然而僧状,犹为蓬头之笑面神,一持荷花,一捧圆盒,意为“和(荷)谐合(盒)好”。婚礼之日必挂悬与花烛洞房之中,或常挂与厅堂,以图吉利。不过和合神的起源与演化经历了一个错综复杂、枝蔓横生的过程,远非皇帝敕封那样简单明了,而民间对和合神的信仰也比较复杂,一者包含了多种层面的祈求与向往,二者所信仰的和合神也并未定丁一尊。   (一)和合二仙的喜神称谓   从后世对和合二仙的祭拜来看,首要的是男女情事,这里的“和合”乃《周礼?媒氏》孔颖达疏所谓“三十之男,二十之女,和合使成婚姻”之义,专指阴阳和合、男女和合。在唐代对万回信仰中,万回已有保佑“男女相逢心相爱”的职能,认为万回是“专司男女关系的利合神”。另有唐代吕丘胤《寒山子诗集序》中描绘的“状如贫子,形貌枯悴……桦皮为冠,布裘破弊,木屐履地”等的写实形象,寒山绘画已走向民俗化,充满喜庆、吉祥之意。无论“和合神”所指的是“万回”,还是“寒山、合得”,在这里不予多论。   自进入明清之后,禅宗的鲜活的生命力已逐渐走向衰竭,其对寒山绘画形象的影响也不再明显。随着社会思潮的变化及寒山传说的流变,寒山造型受到道教仙人形象及民间传说的影响,出现了袒胸散发、蓬头欢笑的样子,且极为亲切,而不像一般僧人那样不苟言笑。这对之后完全具象征意义的“和合二仙”的形象,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明代以后,专司男女关系的和合神并非万回,而多为“和合二仙”。旧时婚嫁,一般要悬挂“和合二仙”(有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