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楼梦修辞格分析红楼梦辞格分析
浅析《红楼梦》中宝黛交锋之辞格应用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摘取《红楼梦》中个别经典段落,例举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对话。通过对双方语言的分析阐述,浅要解析对话往来中宝黛二人关于辞格的应用。并通过二人语言的艺术技巧,透视宝黛的性格和修养,进一步窥探《红楼梦》之精彩和作者修辞运用之高超。
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 贾宝玉 对话交锋 辞格 性格刻画
《红楼梦》被称为“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可以容得下一部《二十四史》”,其价值难以言表。书中映照了世情人性的兴衰枯荣,正是通过记述荣宁二府中的冷暖往来来得以体现。据统计,书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四百多个。从艺术上来说,刻画人物是一项浩大而艰难的事业;从社会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起伏隐显的人际关系更是难以用错综复杂来形容。
生活在《红楼》的环境里,不禁黛玉,应是人人都“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①。因而人物间的对话交锋都须得颇为讲究。作为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亦是如此。
对外人应和迎拒并不足道,就连二人单独相对,言辞中也少不得机关与琢磨。《红楼梦》中业已明说,宝玉“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黛玉“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中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舌之争。”②由此可见,全书每每“宝黛交锋”之正传,都不大直言相对,或暗示或侧敲,包含甚多言辞技巧,穿插其中的各种辞格的应用更值斟酌。乃至书中第三十回回目“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更是直接点明对话之中“借机双敲”,应用“双关”的辞格艺术加工。但本文中只讨论宝黛二人之间对话的辞格应用,其余人物并不予探究。
以下试举几例浅要说明:
例一: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1. 宝钗谏阻宝玉饮冷酒伤身,恰值雪雁为黛玉送手炉取暖。黛玉直道“哪里就冷死了我”。
这很明显是一句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那里就冷死”实为“冷不死”,运用反文
较于直接否定,斥责之语气有所缓冲,而讽谑之意稍强,??黛玉醋意微露之态毕现。
2. 仍是这一段落,黛玉继续说雪雁“我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
“(被)当成耳旁风”是被动句,强调的是“我和你说的(话)”。若转为主动句“你不听我说的(话)”,则突出的是“你不听”,针对性太强,指责意味加重。在外人尤其是长辈(薛姨妈)面前显得失礼,不符合黛玉的身份修养和人物性格。而原文这样说来,才是黛玉本色,尖酸而不刻薄,有意而无恶意。
3. 黛玉至此话未完,“他说的你都听,比圣旨还灵些”。
“比圣旨还灵些”此句中夸张借助比喻,暗讽“你”之听话,语义双关,并套用夸张比喻兼格——兼用两种辞格,二者相得益彰——于一段中形成一体,严密细致。
此一回说教给雪雁,更为奚落宝玉,言于此而意指彼,一句话关涉两个对象,正是“指桑骂槐”,饶有风趣。一方面含蓄曲折地显出黛玉对宝玉的不快;一方面,黛玉聪明而活泼的形象,生动喜人。
例二: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宝钗解说《点绛唇》中妙词,“宝玉听了喜得拍膝画圈……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此处另有一种类型双关,谐音双关。宝钗所说《点绛唇》正出自《山门》传奇。其时正是点戏,故《山门》的确“还没唱”。听戏言戏,黛玉用“妆疯”戏名讽刺宝玉“拍膝画圈”喜不自禁之疯态;亦取“妆疯”之“妆(装)”,揶揄宝玉逢迎过度,有作态之嫌。正处听戏语境,恰用戏名谐音,黛玉之幽默,黛玉之急智,溢于言表。
书中还有一处谐音双关,并不甚明显。
例三: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宝玉差晴雯给黛玉送去两方丝帕,起初上面是没有题诗的,难怪晴雯不解。殊不知“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正是“丝”“思”谐音!“这般心事有谁知?”宝玉对黛玉牵念之深涌,对其维护之悉心,依恋之体贴,纵使后来仍旧不置一字,亦感人至深。③
例四:书中更有多处无心之作无心成真的谶语
如黛玉作《葬花吟》④的字字句句,黛玉湘云联句作“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⑤,皆以花魂自拟,都是同时关涉到眼前景物所引发的诗情和对身处时地之凄清的告诉、对未来悲凉命运的语言。这种双关,兼用此花魂衬托彼人亡,触目惊心,读来憾人心魄,悲恸天地。
例五:仍举第八回的例子。
李嬷嬷商求黛玉劝阻宝玉吃酒,黛玉答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犯不着劝他……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不可定。”
黛玉将李嬷嬷所主张的“不当吃酒”,故意曲解为“不当在(姨妈)这里”,话锋陡转,使对方进退两难,实为解除李嬷嬷对自己的埋怨和对宝玉的阻拦。黛玉并未直接说出此意,但她通过与“阻酒”相关的“劝归”来侧敲烘托,曲折地表达了她对宝玉继续吃酒的赞同。正是婉曲辞格中的曲语这一类型。虽然绕了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