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河北书院遗迹及其教育功能.doc
PAGE
PAGE 6
浅谈河北书院遗迹及其教育功能
摘 要: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从唐代书院开始萌芽到近代书院的改制,书院在历史长河中延绵千年之久,至今仍保留着宝贵的遗迹。本文主要探讨了河北省书院的现存遗迹及其应发挥的教育功能,以求引起教育工作者对书院的重视,从而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一条可行路径。
关键词:书院;遗迹;教育功能
一、概念界定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书院与私学紧密联系,从某种形式上看,书院是专业性或具有较高层次的私学。[1]
遗迹是指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的,并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窑藏及人类活动所遗留下的痕迹等。[2]
二、河北省书院遗迹
随着清末大规模的书院改制,传统书院大多改建为初、高等(级)小学校或中学,还有一部分在书院遗址(或附近)建立了现代社会机构。此外,还有极少数已荒废的书院仍留有建筑、雕像、石碑等遗迹,但也有一些书院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被摧毁,现已消失。
(一)自然人文景观
清末大多数河北书院改制为近代学堂,民国期间由学堂改建为学校,但也有一些书院没有经过改建[3]。随着科举制废除,它们大多已经废弛,但仍保留一些建筑、雕塑、自然景观供后人游览观赏,如龙山书院。《元氏县志》中记载:“龙山书院位于元氏县西北封龙山南麓,遗址面积3500平方米。汉代李躬在此结庐授业,唐代郭震、宋代李?P以及元代李治等皆曾讲学于此。宋初李?P创建为书院,后书庐圮,现仅存读书洞二室和洗笔池、启蒙泉等遗迹。”[4]
(二)书院记碑
虽然一些古代或近代建立的书院早已停办、废弛或毁坏,但在县域内仍保存着记载它们建立或修缮的石碑记文,并将其作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如据《正定县志》中记载,在石家庄正定县隆兴寺内仍保留着记载清代建立的风动书院(又称常山书院)和尊闻书院的石碑,即始建风动书院记碑、新建正定府尊闻书院记碑。[5]
(三)学校
随着清末改制,民国时期近代学制体系的初步形成,以及建国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构建和不断完善,河北大多数县域书院已改建为普通(重点)小学或中学,下面简单为大家介绍几所由书院发展而来的学校。
1.正定中学(恒阳书院)
据《正定县志》中记载,明嘉靖十年(1531),正定知府王腾在城西北角(今正定中学)改天王寺为崇正书院,嘉靖三十年(1551)修葺书院,改名为恒阳书院。万历六年(1578)实行改革,取消天下书院,恒阳书院停办,后又改为游击将军署,旋又改为邮亭。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筹建正定府中学堂,以恒阳书院(今解放街学校)为校舍,1912年改名为正定府中学校,1917年更名为直隶省立第七中学,1933年改名为河北省立正定中学,解放后并入正定联合中学,1949年更名为正定中学,之后又频繁更名为正定一中,1978年确定为正定中学。[6]
2.安新小学(渥城书院)
据《安新县志》中记载,清康熙五年(1666),由刑部尚书高景在新安县程东大街创建。1807年,知县侯宗秩重修书院,并题匾“渥城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新安高等小学堂,1912年改名为高等小学校。建国初又改为新安小学,后确定为安新小学,并于1992年迁于现址北大街(安新中学旧址)。[7]
3.河间第六中学(瀛洲书院)
据《河间县志》中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由河间知县王遇宾在府衙西面创建。清乾隆十七年(1752),河间知府杜公甲在贡院后街(今河间中学处)重建瀛洲书院。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为河间官立中学堂。进入民国时期后,1912年改称河间府官立中学校,1914年又改称河间省立中学校,1917年改称直隶省第三中学校,1931年改为河间初级中学校。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改称河北省河间中学,1989年改名为河间县第一中学,之后迁校址到今城垣东路,而原校址改为二中联校,随后又改名为河间市第六中学。[8]
(四)寺庙、机构等
河北的一些书院由于制度、环境、经济、政策的因素的影响,被迫迁址甚至停办。它们的旧址已不再用作建立书院或学校,而是根据社会发展或个体需要被用来建立寺庙或其他社会机构。如灵寿县松阳书院、容城县正义书院、安新正学书院等。灵寿县松阳书院的旧址改建为公安局;容城县正义书院旧址现被改建为新华书店;安新正学书院在历史上曾两度被尼僧所占,至明末学舍倒塌,被改作观音寺[9]。
三、河北书院遗迹的教育功能
(一)学校教育功能
自清末书院改制以来,河北大多数的书院都改建为学校。因此,今天的书院发挥的更多是学校教育的功能。首先是学校的德育功能。书院自建立以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课件:航空发动机维修.pptx VIP
-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基于师范性和技术性融合的职技高师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pdf VIP
- 雅培血气分析仪的使用.ppt VIP
- 第一课 学习有益也有趣(教案)小学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人教版).pdf
- JJF 2155-2024 检验医学标准物质互换性评估要求.docx VIP
- PPG涂装技术手册-P61.pdf VIP
- 未成年人出游免责协议书5篇.docx VIP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抗战精神爱国主义教育ppt课件.pptx VIP
- 色盲检测图(俞自萍第六版).docx VIP
- 命题技术与命题规范要求.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