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道考察手记三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渭河道考察手记三则.doc

PAGE  PAGE 7 渭河道考察手记三则   渭水源头话四岳   寻访渭河源头,为此次玉帛之路渭河道考察的开场大戏,大家都满怀期待。但昨天从兰州奔赴渭源时却是细雨蒙蒙,让人颇为忧虑,唯恐天公不作美影响行程,满眼青绿的山川美景也未带来更多的兴致。   未曾想一觉醒来,竟然是晴空万里,蓝天如洗,考察队员们自然是大喜过望,每人一碗牛肉面后即驱车出发。先至五竹寺遥望渭河源的远景,让大家可以宏观地感受源头之地南依西秦岭的主峰露骨山,西傍鸟鼠同穴山的南脉,处于两山相夹处低山缓岭的川塬胜形。茂盛的秋庄稼一抹葱绿,成熟待刈的黄色麦田点缀其间,恰似翠玉嵌金,美不胜收,更激起每个人渴望尽快亲近源头之地的心情。   车解人意,谈笑间就到了渭水之源的景区大门口。过多人为装点的门饰虽与自然美景不太协调,但门旁立石上所刻晚清名臣左宗棠题写的“大禹导渭”四个红色大字还是立刻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不是出自《尚书?禹贡》的名言吗?没有错,大禹治水“导渭自鸟鼠同穴”。敢情不是梦里依稀啊?4000年的历史竟然就这么和我们不期而遇!对史书中的记载我们都较稔熟,渭河之源与此有关也不足为奇,可这么设计出来让人迎面相撞还是有些意外的惊喜。   果然,景区内多有纪念大禹治水的相关内容,我们简单浏览后便快速向源头走去。一路清流激湍,绿树重荫,赏心悦目自不待言。而靠近源头的壁立山崖上,才是左公“大禹导渭”题名的原版所在。突然想到,大禹治水的一位重要助手――四岳,整个景区却没有丝毫涉及,不免感到有点若有所失了。   四岳,这位出自西部的英雄,按照史书的说法是大禹治水的功臣。《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望吕尚者……其先祖尝为四岳(一说为西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索隐》引三国谯周之说,太公望“姓姜,名子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由此可知,西周的开国功臣、齐国之始祖姜子牙,本为炎帝的后裔,其又一先世在尧舜禹之时,曾掌管过四方山川之事,而称四岳,并在大禹治水时立??功绩,获封吕与申地。姜子牙称吕尚就是因封地而来。《史记?夏本纪》还说,四岳在帝尧时期就曾推荐大禹的父亲鲧治过水,“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只是方法失当,未获成功。显然在大禹治水时四岳又参与其间,终有成果,故被认为“甚有功”。   由此说明,四岳确是大禹治水工程的有功之臣。而后世子孙纪念大禹却不提四岳,这是否有失公允?而更重要的是,炎帝族的姜姓后裔实际与古代的羌族关系匪浅。《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可见姜、羌本为一体,是居于西方的大部族。《西羌传》说:“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大体包括今青海、甘肃东部靠近陕西、四川的区域,当然也涵盖渭河源头所在的渭源及周边地区。   而考古发现说明,相当于距今4000年前后,约为史书记载的夏代初期,也就是大禹的时代,甘、青地区主要分布的是齐家文化,也就可以说齐家文化应为当时古羌族的考古学文化。此时,在中原地区的尧舜禹王朝为官的人物中,有一位古羌族的首领曾因掌管天下山川,任四岳之职而著名,而参与治水实与其职责有关。可以设想,大禹要到西部地区治理渭河、黄河,当然更需要四岳组织动员以齐家文化为代表的羌族民众参与。四岳因此建立大功,也就不足为怪了。这实际也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或说古羌)先民为治水大业做出过伟大的贡献。   此外,考古学还发现以中原地区二里头为代表的夏文化,与西部的齐家文化已存在诸多联系,甚至夏文化的青铜文明有可能是在齐家青铜文化的推动下,得到了更迅速的发展。二里头文化带流?B等典型陶器,也见于齐家文化,两者的玉器多有相同或相似。这些发现和历史的记载如此之契合,绝不应该是一种偶然现象,而应是文献与考古发现的极佳印证。渭水上游以及下游都可见齐家文化的踪迹,表明这条水系是两种文化联系的重要通道,也是当时中原和西部沟通的命脉。   因此,在渭水源头纪念大禹的同时,也颂扬一下古羌民族的代表人物――四岳以及他的人民,不是顺理成章吗?在祭祀大禹的祠庙里,安置一个西部先民的英雄,让不同部族的代表在后世子孙心中同样树立起一个不朽的形象吧!   这,正是我们应修的功德。   徜徉在西周的边防站――西河滩   渭河道考察的第二站陇西县,因秦最早实行郡县制所设陇西郡而得名。上午考察的三个古遗址之一的西河滩,是我多年以前就非常向往的地方。因为,这是一处最偏西的西周遗址,至今尚无逾此而存在的发现,也可以说这就是周王朝的西部边陲。可始终无缘造访,以致抱憾不已,今得如愿,怎一个喜字了得!   驱车穿城区及铝业公司而过,到达遗址后发现,这是一处发育良好的台地,三面环水,生态条件优越。当地的文物同行介绍,遗址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上世纪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