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随笔四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灯下随笔四题.doc

PAGE  PAGE 10 灯下随笔四题   幕府与诗学   幕府是产生于秦代的临时办公场所,是出征时将军的临时府署;后来,幕府更是很多不能及第者报效国家的一个“佛脚”。幕府的门槛相对低,进出自由,许多文人墨客不需经过正规考试,便可从此走完一个出而为士、兼济天下的辉煌人生。正如白居易所说:“异月入为大夫公卿者,十八九焉”,可见幕府里走出去的“公务员”多之又多。   但是,这些幕府输送的“公务员”,留于当世的却是以其诗词书画为代表的幕府文化。幕府诗便是中国诗歌里的一支劲旅。像谢?I、沈约、王融等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竟陵八友”,一不小心创建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永明体”。曹操父子及其追随者“建安七子”更以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在中国诗歌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张之洞的幕府中也汇集过很多诗坛健将。可以说,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诗人,大都有过“入幕”的经历,像杜甫、李白、李商隐、杜牧、韩愈、刘禹锡、元稹、徐渭等等,不胜枚举。   当然,幕府也是一个小社会,有从中得志飞黄腾达者,就有失意者,如大画家徐渭科举不顺,先为胡宗宪幕僚,胡出事后,又受礼部尚书李春芳邀入李幕。可进了李幕之后,李春芳并没器重徐渭,其间的恩恩怨怨让徐渭拂袖而去,终生再不从政。徐渭为何不再从政?恐怕除去其精神病频发之外,文人的孤傲个性,是主要原因。   文天祥在《幕府杂诗》中言:“月淡梧桐雨后天,潇潇络纬夜灯前。谁怜古寺空斋客,独写家书犹未眠”,满是自古大才皆寂寞之叹。“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怜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这首诗是杜甫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时的愁问。无独有偶,陈子昂当戎幕参谋,也因不被重用,落下满腹牢骚:“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当然,所有的苦恼都是学而优则得不到重用―憋出的苦闷。   中国文人在出与入之间纠葛千年,隐士文化也喊了千年,可面对功名利禄的诱惑,能真正超然隐遁而无闷???,寡也。于是,入仕入幕不成者,闷;入仕入幕不得重用者,也闷。天长日久,朝廷内外,幕府上下,就闷出一条“悲秋”的诗河,绕着宫廷和幕府绵延不绝,流淌千年……浸漫出中国诗学的悲怨底色。   屈原、陶潜、杜甫、陆游、苏轼等人的名篇,多半都是他们入仕入幕不得志,遁而有闷“闷”出来的。可以说,从屈原开始,中国文学就是一种以悲怨为基调的文学。这种遁而有闷的悲怨情绪,闷出的不是个人前程,而是中国诗学的辉煌。   闲话艺术与选材   到底什么是艺术?自古以来它所包括的门类就很多,词典上说艺术:1、古代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2、特指经术。3、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等。4、比喻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方式、方法及事物。5、形象独特优美,内容丰富多彩。艺术包括的种类看似很多很杂,给人一种七不挨八不连的感觉。事实上,一点也不乱,一点也不杂。如果我们深入钻研,就会发现凡是归于艺术门下的各个学科,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象传义。比如《现代汉语词典》上举的一例,“这棵松树的样子挺艺术。”松树就构成了一个审美实象。也就是说,凡是归于艺术门下,都不能直接说道论理,必须要曲求于象,以象为中转站,转着弯来表义的。光有象,无义可表,也不叫艺术,即是艺术,必定不会迈出象义二字。   比如中国的术数,它之所以被古人列到艺术门下,因为中国的数字不单单是量词,它和中国文字一样,是具有能指和所指双重功能的名词。比如一说到一,大家立刻就会想到太虚和太极,也就是整个大宇宙。一说二,大家也都知道,是指阴阳相对的天和地、男和女、白天和黑夜、太阳和月亮等等,一说三,自然就知道是说日月光和天地人之三才,四便是春夏秋冬之四时,五是五行。同样,一说到十五,自然指月圆时刻的大道之日……正是因为它的符号与它的义理之间有象存在、有理喷出,所以古人说它是一门艺术。正如《老子》二十一章中所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大概正是老子的这句话,催生了《庄子》的以事象说道这部绝世佳作,从而变向地开启了中国的小说先河,所以直到今天,小说表义的方式仍是通过事象、景象、形象等材料。象在中国古典文论里是一个重要概念,形象、物象、事象、气象、景象……等等,原因就是古人已经感觉出了艺术之理不能直说,需借象曲传。这也是朱子为啥提出“滋味说”的原因,就是为了重申和强调艺术的本质特点:曲线表义。如音乐,一般都是通过声象表义,而书法,则是通过气象传义,当然最典型的例子还是中国的古典诗学。   中国古代诗人借物抒情和比兴手法的运用,直接规定了艺术的特点,不能直说,需借象而论。也就是说,物象借的好不好,直接关乎着道的爆发力度,直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