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戏剧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父亲的戏剧人生.doc

PAGE  PAGE 6 父亲的戏剧人生   不记得多少次我坐在剧院的舞台下,期待着那种兴奋而又紧张的感觉。因为我知道,父亲此刻就站在剧场里某个黑暗的角落中,然后,大幕开启,那些或灿然或悄然走上舞台的演员们……   只是,这一次,大幕不曾开启,而是在黑暗中,让灯光慢慢照亮舞台,照亮父亲生前一张张亲切的照片。天津市人民艺术剧院的朋友们还执意将父亲的书,父亲的书桌,以及书桌上的稿纸和眼镜搬上了舞台。紧接着,一幕一幕地,表演着父亲生前创作并导演的剧本,让我们在父亲毕生工作的地方,依旧沐浴着他睿智而感性的光芒……   记得,几年前,父亲出版了他五卷本的《赵大民戏剧诗文集》。但我不曾想过,要为父亲的戏剧创作写点什么。那时,总觉得父亲的作品在我们中间,就那样天经地义地存在着、浸润并环绕着,就如同生活本身。还或者因为那时父亲就在近旁,所以脑海中游走的,大都是些日常的琐细,反而疏淡了父亲对艺术的那些年深日久、锲而不舍的探求与追索。我和父亲所共同拥有的,反而是一些平凡的日子和不经意的往事了……   倒是那些在父母身边度过的成长岁月,显得日久而弥新。而那些记忆,也和剧院和舞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因为父亲对戏剧堪称执著的追求,进而,让我们的家庭,也一如生活在父亲的戏剧生涯中。   自儿时起,父亲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他永远坐在书桌前。在他的案头,不仅有书,还能听到,从他笔尖流淌出来的那些人物和对话。他不仅要笔耕不辍,还要满怀激情地走进排演场。于是,行走于笔端的万般景象,在父亲的导演中,生动地活络了起来,一个多么神奇的过程。在做文与做戏之间,数十载岁月过去,父亲优雅完美地完成了他的戏剧人生。   很多年来,总是“现在时”地领会着父亲,却不曾回望他是怎样从那悠远的乡村中走来。在满院的杏树下,一个日渐式微的满族大家庭。父亲说,给了他人生重要起步的,其实就是乡下家中,可供他朝夕阅读并无限遐想的那些旧书。   父亲的人生,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离不开我的祖母。“文革”中,我们被送到乡??,才谙知了这个乡下的小脚女人,有着怎样非凡的智慧。她尽管生活贫乏,却有着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她尽管目不识丁,却虔诚地信奉着耶稣基督。她看不懂《圣经》的教义,却能歌一般地唱诵“爱是永恒的忍耐”。便是这个单薄、瘦小的女人,在那个视土地为生命的乡下,竟做出了哪怕卖地,也要送父亲上学的英明决断。不久后,父亲考进了昌黎的汇文中学,开始了祖母所赋予他的人生旅程,得以遍学新学与旧学。也是在那里,他喜欢上了神圣的并附丽于他毕生的戏剧。   父亲凭靠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毅然中断学子生涯,于1944年加入到革命文艺的行列中。伴随着解放的号角,父亲的文工团进入了城市。不久后,父母双双调来天津,从此与这座城市共命运,如今已逾半个多世纪。   父亲以他对艺术的投入而安身立命。对他来说,从乡村到城市无疑是一个转折的过程。他只是怀着一腔年轻的热血,听任革命洪流将他带到任何地方。无疑大城市给了父亲更大的舞台。而他作为乡村知识分子的与众不同处,就在于少年时远离都市的乡野生活,让父亲拥有了这份与大自然天然共生的诗意。   就这样,父亲从乡村知识分子成为了都市艺术家。在衣食无忧的城市生活中,以为从此他将永远和艺术在一起。是的,那座如歌般的剧院,就坐落在市郊的水塘边,仿佛建造在水中的一座艺术的城堡。园中藤萝绽放,白鸽起舞,还有栏舍里的鸡鸭,树丛间的蜻蜓。剧院是父母工作的地方,也是我成长的摇篮。那时,我们就住在剧院的宿舍里,耳濡目染那里的氛围。而我们听到、看到、呼吸到的,全都是弥漫在空气中的艺术气息。   因为父亲,我成为了剧院里最忠实的观众。漫长的几十年间,从连排,到彩排,又到剧场的正式公演。不记得曾有过多少次,我坐在剧院的舞台下。我喜欢那种黑暗中的感觉。紧张而又兴奋地,等待着大幕开启的那一刻……   德才里28号,是舞台之外的另一个舞台。剧院中几乎所有的主创人员,都住在这座出自苏联设计师之手的房子里。每天出出进进看到的,都是从舞台上走下来的叔叔阿姨们。于是舞台被莫名其妙地延伸了。无论在走廊上,厨房里,甚至刷牙、洗脸时,他们都在谈论着正在排练或已经公演的那些戏剧。总之,28号根本就不像一座住宅楼,而是一个充满了艺术感的表演中心。如此让工作和生活都一道纠缠在戏剧中,这在今天看来,确实是显得太奢侈了。   还记得,当时父亲排演了郭沫若的话剧《蔡文姬》不久,郭老便亲手题写“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牌匾,从此赫然悬挂在剧院大门口。而那时的天津人艺恰是最辉煌的时代,进而因为艺术的卓越和表演的精湛,而名列全国五大剧院之一。   是的,那时的父亲,对艺术的未来,一定是怀了很崇高的期许;对自己的创作实践,自然也是信心满满,他任编剧或导演的剧目到处公演,屡获好评。然而,他怎么会想到,人生中最激情四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