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政治思想简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粲政治思想简论.doc

PAGE  PAGE 6 王粲政治思想简论   摘 要: 王粲不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家,还是一位颇有政治头脑的治国良臣。他和曹操在政治思想上有诸多一致之处。结合其成长背景和作品,可以发现王粲的政治思想主要是儒家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思想,同时吸收了法家思想,主张宽猛相济,儒法并用,还吸收了汉初政治家的政治革新思想,发展了崇农务本思想。   关键词: 王粲 曹操 儒家 建安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前人对王粲的才华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评论是较高的,已成定论,鲜见异词。但王粲不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家,还是一位颇有政治头脑的治国良臣。结合其成长背景和作品,我们可以发现王粲的政治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同时呈现出与其他各家思想混杂的状态。   一、儒家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思想是王粲的主要思想。   “积极入世,兼济天下”是博大精深、蕴藉厚重的儒家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历代文人无不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王粲受家学熏陶,也不例外地成为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践行者。王粲是名门望族之后,曾祖王龚,在东汉顺帝时官至太尉,雅好名士,名重天下;祖父王畅,在灵帝时为司空,是当时名士八俊之一。他们都是东汉的高官显宦,粲父王谦,虽为大将军何进的小小长史,但也是赫赫有名的文士。粲祖上三代皆为名儒,受家学影响,王粲不可避免地使儒家思想成为其主导思想。考其生平,也可发现王粲去董卓、附刘表、依曹操,都受积极入世、兼济天下思想的左右。   王粲生活于乱世,14岁时(公元190年)董卓劫持献帝和百官西迁长安,王粲父子随同西迁。董卓是个残暴的军阀,他的部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到了长安后,董卓的残暴变本加厉,任意杀戮大臣。公元192年,司徒王允收买董卓部将吕布杀死董卓,董卓另两个部将李?唷⒐?汜又杀王允,而后又互相攻杀,人民生活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当权者如是作为,显然与儒家的“仁”相去甚远,因此,就算诏授黄门侍郎(汉代的黄门侍郎主要的工作是在皇帝和尚书令之间公事处理的往来传达,属于能自由出入禁中的外官,能接触??众多朝廷机要,地位很重要),王粲都辞而不就,作为一个仁爱为怀的儒士,是不会为如狼似虎的野心家作伥的。由此可看出,王粲不是苟安,而是要兼济天下,他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他前往依附刘表。当时诸侯纷起,王粲为何选择投奔刘表呢?荆州牧刘表,出身于太学,曾受学于粲之祖父王畅,也是士大夫阶层中的一个有名人物,曾是勤王同盟的一员,又善于延揽儒生,史称刘表在荆州“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关西、兖、豫学士归之者以千数”(《资治通鉴》卷六二献帝元年),而且当时荆州少战乱,王粲投奔荆州,就是很能理解的事情了。但是王粲在荆州十五年,并不受重用,虽然文学才能的长处没有埋没,但抱负不伸。曹植在《王仲宣诔》中说王粲此时“不干权势”,实际上他不是不想,而是在刘表“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人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的特点的限制下,无法仕进罢了(《三国志?卷六》)。公元208年,王粲劝刘琮降曹。归顺曹操后,王粲即被辟为丞相椽,赐爵关内侯,后迁军谋祭酒,再拜为实权很重的侍中。从他归顺曹操至去世,一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希望完成国土的统一,建立一个安居乐业的王国,这正是他积极入世、兼济天下思想的践行。他作了一篇《七释文》,鼓励有志之士献身政治,建功立业,以反激法,唤起隐士出世的强烈欲望。在《从军诗》五首中,集中了他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馈保?“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二、吸收法家思想,主张宽猛相济,儒法并用。   王粲可以说是个通达的政治人物,在他的思想中,不仅有儒家思想的光芒,还有别家的政治思想,其中一点就是他吸收了有益于治世的法家思想。建安年代是乱世之时,这种社会状态全凭儒家的“仁爱”是无法治定的,而当以法治为主,匡正时弊。一方面他推崇使“四海之内,咸变时雍,仁泽洽于心,义气荡其匈”的“宣德教于四邦”(《七释》)的治国之术,但汉室分裂,诸侯混战,社会一片混乱,这种方法是无法全面施行的。另一方面他提出“刑不可错”,认为这才是在这个时代治理好国家,安定局面的根本措施。他针对“天下太平论”提出的放弃刑罚的观点,写了《难钟荀太平论》,他认为,不用说常时,就是盛世年代,也有触犯刑科的人,尧时“丹朱淫虐,四族凶佞”,舜时“三苗畔戾”,禹时“防风为戮”,这三圣治国时都不能废除刑罚,更何况像目前这样由乱转治的社会阶段呢?这个主张正是他法家思想的体现。表明他吸收了法家思想的另一个明显标志是他针对官员素质所做的《儒吏论》。秦汉以至魏晋,是儒吏相对的时代,那时的人们认为“文吏少道德而儒生多仁义”,王粲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官职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