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1章玉溪生诗集笺注PPT
第二十一章;第一节 李商隐和他的诗歌创作 ;然后,李商隐进入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王茂元也很赏识他,并把女儿嫁给了他。
但是,当时朝廷里牛僧孺、李德裕两党争斗非常激烈,令狐楚父子是牛党,而王茂元则被目为李党。
所以李商隐归附王茂元后,令狐绚对他十分不满,认为他是“背恩”、“诡薄无行”,对他进行排挤打压。
由于令狐绚后来拜相得势,所以李商隐一直郁郁不得志。
他又参加过几个人的幕府,都只是做最下层的小官,穷愁潦倒,漂泊四方,最终在四十六岁那年就过早地死去了。 ;李商隐生活在国势日衰、政治腐败的晚唐时期,目睹了种种黑暗悲惨的现实,自身又陷入党争的夹缝中而终生蹭蹬下僚,虽然抱有远大的政治志向,却又无法实现。
所以在他的诗歌中,有许多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批评时政、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自己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感慨的作品;2李商隐的诗歌创作; 李商隐才能全面,古、近各种诗体都能够运用自如,而其中又以七律水平最为突出。
另外,他的散文、骈文也很有名。
由于他杰出的才华,在当时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又与另外一位辞藻华丽的诗人温庭筠并称“温李”。
杜牧也是一代才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李商隐匹敌,但是温庭筠则只专攻脂粉香艳一体,其实远不可与李商隐比肩。 ;3李商隐的诗文集;《玉溪生诗》在宋代已经有刻本,但今已不存。
明末清初钱谦益据宋本抄录,然后又用北宋本校正过的《李商隐诗集》三卷,保存了下来,有清宣统元年国光社的影印本。
此外,还有过明刻本《李义山诗集》三卷,《四库全书》本即用其抄录,但是这个明本今天已经不可见了。
还有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毗陵蒋氏刻《中唐人集十二家》本《李义山诗集》六卷(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明末毛氏汲古阁《八唐人集》本《李义山集》三卷、席启寓刻《百家唐诗》本《李商隐诗集》三卷、
朝鲜刻本《李商隐诗集》十卷补遗一卷(今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等。
从这些本子来看,虽然彼此分卷次第有些不同,但篇目基本上没有出入。
所以,可以说李商隐的诗六百多首是基本上保存下来了。
他的文集,都已经亡佚,后人不断辑佚,搜集了不少。但是我们这里主要只介绍代表他主要文学成就的诗歌创作,所以对文集的情况不拟多谈。
;第二节 李商隐诗歌的笺注情况 ;后来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程梦星(字午桥)在朱鹤龄注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成《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三卷,有乾隆八年(1743)江都刻本。
雍正元年(1723)出版了徐德泓、陆鸣皋《李义山诗疏》二卷,选注了李商隐诗歌二百余首。
另外还有乾隆四年(1739)姚平山(字培谦)的《李义山诗集注》十六卷
乾隆四年(1739)屈复的《玉溪生诗意》八卷;乾隆年间纪昀的《玉溪生诗说》二卷
乾隆二十八年(1763)冯浩的《玉溪生诗详注》三卷。
近人张采田有《李义山诗辨》不分卷
黄侃有《李义山诗偶评》三卷
今人叶葱奇有《李商隐诗集疏注》
刘学锴、余恕诚有《李商隐诗歌集解》。
在清代的注本中,最好的要数朱鹤龄、冯浩二家。
;冯浩《玉溪生诗详注》; 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德聚堂乾隆庚子重刻本为底本,参照诸本加以校对,标点整理,出版了标点排印本。标点者是蒋凡。
上海古籍出版社这个本子将原书的次序作了调整,书的题目,却由《玉溪生诗详注》改成了《玉溪生诗集笺注》。
由于这是我们今天最容易得到的本子,为了读者购买、引用方便,我们一律将它称为《玉溪生诗集笺注》。 ;第三节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的特色 ;原来的三卷诗集是没有次序的,冯浩按照编年顺序将它们重新加以排序,可以编年的诗歌排成两卷,觉得还不能确定编年的诗歌就编为第三卷。
由于冯浩并没有看到《永乐大典》中保存的二百多篇李商隐的逸文,所以有些考证受到限制而不符合事实
另外他自己也犯过部分附会史实的错误,但是就当时的水平看来,他能够做到那样,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近人张采田有《玉溪生年谱会笺》,又把冯浩的年谱改进补正了很多,可以参考。
;冯浩“发凡”还提到,他为了尽量地搜集资料,费了许多心血。
除了参考几个比较有名的流行注本之外,他用了多年时间,遍访诸家笺注。
正所谓“后出转精”,年代比较晚的人,就更有条件引用多家注解,使其著作更加综合、详备、精审。
冯浩参考了朱鹤龄、程梦星、徐德泓、冯班、田兰芳、何焯、陆昆诸家学说,征引非常广博,即使是有些学术质量不太高的手稿本,他也本着不使其完全淹没的同情心,保存了其少量成果,收入自己的注本中。所以,他的著作称为“详注”是名副其实的。 ; 除了注释???外,在每篇(组)诗之后,冯浩都作一个串讲,带有解题性质。
在串讲中,他还常常把各家的重要见解摆出来,然后加以评述取舍,断以己意,颇见功力。
另外,冯浩还抄录了李商隐朋友的一些赠答诗,以及后人对他的一些评论作为附录,便于读者了解李商隐诗歌在历代的研究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