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翁乃强:记录时代是我的追求.doc
PAGE
PAGE 3
翁乃强:记录时代是我的追求
著名老摄影家翁乃强自1964年分配到《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起,拍摄了大量的专题,记录了20余年间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为历史留存了大量宝贵的影像资料。近日,我们从翁老那浩如烟海的影像中,选取了一组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广州的图片,以一斑窥全豹,看看那时的社会风貌,聊聊那时的拍摄状态。
这组关于广州的专题,是我在1987年拍摄的。1978年底,我们国家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因为广州是前沿,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所以脑子里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去拍摄那儿的改变。1987年,当时深圳蛇口的一个朋友来北京,和他聊天的时候,了解到蛇口工业区会有公司化等新的举措,听到这个消息,再加上之前一直想拍摄关于改革开放的专题,就决定去走一趟。
当时坐着火车到了广州,在一个招待所住下后,就开始到街上四处走,去寻找新鲜的事物。因为我有家人在广州居住,所以以前也曾经来过,那次采访去了之后,就会和以前的情景作比较:以前冷冷清清的地方变得很热闹了,公园里老人在悠闲地看着报纸,带着孩子到公园玩儿的人、茶楼里喝茶聊天的人也多了,白天鹅宾馆等高级饭店也都建起来了。同时,物资丰富了、买东西也方便了。我爱人的姐姐,曾在一个贫民区――糟米栏住着,早期去的时候想买东西很难,但那次采访再去,那里已经变成了早市,每天人们摇着船就到那里做买卖,肉类、蔬菜、花卉……一派很热闹的情景。快过年的时候我还去拍了花市,很多人买金橘回家,因为金橘在广东话的发音里有大吉大利的含意,从老百姓的脸上你就可以看出,那时大家的心情很轻松,希望大吉大利,追求发展。 在酒店吃早茶的人们 翁乃强 摄
拍摄的过程中,你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发展,广州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初步显现,到处都在修路、铺管道、盖楼、修高架桥,路边都是挂着那种工人建设的巨幅画,一派火热、活跃的场景。
这组专题的拍摄,主要是为我工作的杂志――《人民中国》供稿,我们杂志有专栏,需要自己的记者就一个题目去深入采访、拍摄。那个时候我们也是到处找有意思的题目,比如从报纸上看到一个题目觉得很好,那就自己去找、去深入挖掘。我拍广州这个专题,在那住了大概一个多月,一直到快过年时拍摄才结束,并不是每天都在拍摄,而是会有很多时间到处走走看看、了解一些信息。我们那时的采访不是说一两天就结束,都会持续一定时间,去拜访一些当地朋友,了解一些更深入的信息。 最早的夜市 翁乃强 摄 买电视的人们 翁乃强 摄 出租车多了起来 翁乃强 摄
《人民中国》当时还是很放得开的,做了很多期有意思的内容,什么 “丝绸之路”、“长江万里行”、“京杭大运河”,“南北大陆桥”……1983年那部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就是看了我们的“长江万里行”专题才做的,我的同事沈延太跟着长江考察队考察长江,从源头一直走到出海口;刘世昭骑着自行车一站一站从北京到杭州拍摄采访京杭大运河,做出了专题;金伯宏与总编辑车慕奇沿着古丝绸之路进行摄影采访,在《人民中国》连载后被日本讲谈社集成出书。
我们那时当记者,真是完全凭着一种革命热情,要为祖国做出一番事业来,拼命地干!要办好对外宣传刊物,让国外的读者了解中国。从领导到下面的记者,大家都是这样的想法。那时我们采访不怕艰苦,到哪就是先找到当地招待所住下,再找对外宣传的部门,听他们简单介绍下情况,然后就自己去采访了,和农民一起下地、住地窝子、吃一样的饭……完全不像现在,那时候苦着呢,就是自己“找事儿”。当记者嘛,尤其那时年轻,一有事儿就拿着相机冲出去了,什么都拍,晚上拍照也是常事儿,我记得在北京白塔寺下面有个卖饮料的摊位,晚上灯光一打,照着那些瓶瓶罐罐很漂亮,我一看没人看摊儿,就拿起相机来拍,结果里面腾地站起一个老大爷,很警惕地问:“干吗的?!”我赶紧说:“没事儿没事儿,就是画面看着挺好看的,就拍下来。”哈哈哈。 在图书馆里看书的青年 翁乃强 摄 外国人在广州 翁乃强 摄 过年买金桔象征着大吉大利 翁乃强 摄
现在,遇上了好时代,什么先进设备都进来了,器材的问题解决了,就要想想如何引导大家拍出好作品了,怎么在这么广泛的摄影基础上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摄影人才,拍出更多高水平的摄影作品,这是很重要的!
要多拍、多拍生活中好的一面,可能那些落后的东西会让人感到刺激,但还是要多看光明的一面,多反映真善美,从而改变那些落后的。 城市到处都在修建 翁乃强 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