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耿月新:青竹飞扬艺长青.doc
PAGE
PAGE 2
耿月新:青竹飞扬艺长青
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古城镇江的工艺美术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最近,笔者走进扬中市油坊镇良善村,采访了竹编工艺大师耿月新,探访他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人生”。
1948年,耿月新出生在油坊镇良善村。这儿是扬中有名的竹编村,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都种着郁郁葱葱的竹子,全村80%以上的家庭从事篾工。耿月新家祖辈三代都是篾匠,5岁的耿月新便会用小刀剖篾,给父亲做小帮手,他是在剖竹声和编篾声中长大的。20岁那年,耿月新为了多赚钱,多长见识,只身离开家乡,来到上海青浦闯荡。耿月新说:“在上海的那几年,我发现竹编还可以做成装饰,编出图样。凭着过硬的篾匠功底,我能编出精美的图案,好多人家争先恐后请我去做活计,还有人前来求当学徒呢。”
从上海回扬中发展的耿月新,由于篾匠的收入微薄,其间虽然几度转行,但仍旧没有放弃竹编的手艺。“那时候竹编对我来说,不是谋生的职业,更多的是兴趣爱好。”一位老师赠给了他一幅书法作品,出于对这份礼物的喜爱,耿月新突发奇想,决定将这幅字用竹编手法编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和劳作,这一不可思议的想法竟然成为现实:原本写在纸上的书法作品,完美地“复刻”在竹编上。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开,四面八方的篾匠争相前来目睹。也正因为这一次的尝试,让耿月新走上了竹编创作的艺术之路。如今,他用竹篾编的毛泽东草书《沁园春?雪》逼真形象,行家与观者赞赏不已。
1994年,耿月新在自己家中成立了竹编研究所,一心想把竹编工艺发扬光大。研究所成立之初非常红火,2000年时,所里有近100名学生。提到如今的发展现状,他说:“竹编这门手艺费眼睛,也辛苦,年富力强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做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以及机械化的普及,研究所里的学生越来越少。其实竹编工艺品的销路很好,收入也不错。几乎每天都有上门下订单的客人,由于人手不够,已然供不应求。现在仅国内的市场,自己都做不过来。自己只能多创作多钻研,尽力发扬光大竹编艺术。”
现在耿月新大师年近七旬,仍在镇江技师学院教授竹编课程,竹编艺术中融入了书法、绘画、造型等艺术形式。在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中,他和不少学生屡屡在国内甚至国际大赛上获奖。2015年11月,耿月新创作的竹编作品《一带一路?圆中国梦》,获得首届镇江民间工艺“金麦穗奖”创意作品大赛唯一金奖。
看着耿月新轻松灵巧编织手中的猴子竹篾件,灵动的气息活跃在耿大师的手中。他说:“今年是猴年,很多人都喜欢小猴子,所以就设计了一批灵动活泼的小猴子造型,再加上猴子脚下的祥云,会给猴年带来吉祥。”
耿月新如今不但是著名竹编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而且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十大工艺美术家。
(责编 冯春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