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进行珍爱生命教育如何进行珍爱生命教育
如何进行珍爱生命教育
龙山县第一小学? 彭道双
?
各位老师:大家好!
??????? 珍爱生命教育是指传授给学生生命的(孕育、发展和消亡)知识,提起他们对生命的关注(了解、珍惜和尊重),理解生命现象,培养生存能力,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因为死亡教育是珍爱生命教育的核心,在我国又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所以我想以死亡教育作为切入点,谈谈应该如何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 刚才我们看了一段关于死亡教育的动画短片和讨论视频。在上述案例中,为了让孩子们坦诚面对死亡事实,正确认识死亡,从而更加珍爱生命,班主任以一种真诚的心态,抓住教育的契机,运用教育的智慧,科学地、直接地传授死亡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施死亡教育,也就是珍爱生命教育的成功案例。
??????? 那么,案例究竟有哪些成功之处呢?
??????? 首先,是老师善于利用身边鲜活的教育资源。
??????? 班级里有学生身患绝症即将死亡,很多老师可能会因为忌讳而回避,甚至会向其他同学隐瞒这一事实。而案例中的班主任没有回避陈神全即将因病死亡的事实,而是抓住了这一令人心痛的教育契机,对全班同学,包括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死亡体验教育。这样做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
??????? 其次,是老师敢于直面死亡事实。老师直截了当地把陈神全同学的病情真相告诉全班学生和家长,组织大家看望他、关爱他,参加他的送别仪式,让学生现场感受生命的脆弱,体会生命死亡给家人、亲戚和朋友带来的伤痛,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
?????? 最后,是老师在进行死亡教育的同时,把死亡教育作为了情感教育的一个部分。比如对陈神全进行恐惧心理疏导,为他举行13岁生日会等等,让他能够更加坦然的面对死神,提升了他临终的生命质量。这就不仅仅只是同情和惋惜,更是对他的关爱和尊重。再如对全班学生失去朋友后的悲伤心理进行辅导,使他们更快地度过悲伤期,重新面对正常的生活。老师的这一系列做法,就不只是一次死亡知识的传授,而是让生者和死者都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熏陶。
??????? 一、死亡教育的概念
???????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生就意味着死”。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是走向死亡的存在”。探讨死亡、认识死亡,使人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均达于完善,是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那么,什么叫做死亡教育呢?
??????? 概括地说,死亡教育是一种帮助学生了解死亡的本质、获得有关死亡的知识、认识死与生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死亡的意义,促使学生由死观生、由生观死、珍惜生命、直面死亡,增进学生对生命的欣赏,激励学生积极投入生活,赋予短暂生命以无限价值的教育。
???????? 二、我国死亡教育现状
??????? (一)家长:谈“死”色变
??????? 针对家长对于“死亡教育”的态度,华东师大一个研究小组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八成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有关于死亡的客观概念”,但仍有63%的家长表示“难以接受向孩子开展和死亡相关的活动”;有50%的家长认为“死亡教育会让孩子觉得恐怖,对他的身心不利”,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跟孩子谈那个“恐怖”的话题呢?还有不少家长干脆就对涉及到死亡的问题拒绝回答。
??????? 那么当孩子问到死亡时,我们的家长是怎么回答的呢?
??????? 调查显示,家长的回答大致分为四类:
??????? 第一种是带有童话色彩,不实事求是。如“死就是不在了,死了以后会成为天使去了天堂”。
??????? 第二种是回避的态度,不会作过多解释。认为孩子慢慢长大会渐渐理解,只是说“死了就是要永远离开我们生活的世界,永远不再回来”。
??????? 第三种是拒绝回答,说其他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 第四种是比较科学的,如告诉孩子“死亡分很多种的,当人老了是必须要死的,因为他们的身体各个器官已经不能正常运行了,这样的死是正常的,人死了就会在这个世界消失。”
??????? 前三种答案的家长居多,只有不到10%的家长能够正面地与孩子谈论关于死亡的问题。
??????? (二)学校:死亡教育严重缺失
??????? 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心城市的多数中小学虽然都有心理辅导机构,偶尔也会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或者是在学科教育中穿插进行“生命价值观”的教育,但是很少有系统的死亡教育课。说到“死亡”,国人总觉得“不吉利”,因此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对孩子谈及,而且更是将其坚决地拒之于儿童教育门外。总之一句话:对于死亡教育,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被忽略了。
??????? (三)学生:拿生命当游戏
??????? 2007年6月的一天,黑龙江双城市13岁女生小影(化名)与8岁男生宁宁(化名)在和还没有上小学的7岁小伙伴海洋玩“牺牲游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数据时代:五大商业分析技术趋势大数据时代:五大商业分析技术趋势.pdf
- 大数据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创新大数据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创新.pdf
-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研究综述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研究综述.pdf
- 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_甘容辉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_甘容辉.pdf
- 大数据背景下客户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_谢刚大数据背景下客户信息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_谢刚.pdf
- 大智慧指标解释大智慧指标解释.doc
- 大数据视角下理工类成功考研学生的群体特征分析及启示——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大数据视角下理工类成功考研学生的群体特征分析及启示——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pdf
-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学习实践报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学习实践报告.doc
- 大棚蔬菜轮_连作系统土壤肥力与微生物因子综合评价大棚蔬菜轮_连作系统土壤肥力与微生物因子综合评价.pdf
- 大气物理状况要素综合题练习大气物理状况要素综合题练习.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