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3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
知道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简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认识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严重践踏,中国由独立主权国家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背景:根本原因:列强为了夺取 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A、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地广物博的中国成为他们的首要目标。
B、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竭,内部危机重重,正处于巨变的前夕。
(2)过程:1840年战争爆发(广州→定海→天津);1841年战争扩大(英国强占了 香港岛)
(3)结果: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a、割香港岛;(破坏 领土主权完整) b 、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可以看出列强此时侧重于向中国倾销商品,即以商品输出为主)
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攫取内河航运权、建教堂和坟地以及传教权。
(4)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
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广州→1858年天津→1860年北京(火烧 圆明园 )
(1)原因:列强为了扩大侵略权益
(2)结果:《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割 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俄国侵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导火线:东学党起义)
(2)结果:失败,原因(根本)是清政府的腐败,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 内容 :a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b赔款:2亿两白银;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深入内地)d、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反映出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尾声: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表现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特征:瓜分领土和资本输出。
4、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涨。导火线:义和团运动,直接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2)结果:强迫清政府签定《辛丑条约》 内容:a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9.8亿两);b设立“使馆界”(破坏领土主权);c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拆毁炮台,准许外国驻兵;e惩办与列强作对的官吏;f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
(3)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列强入侵影响:由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人权:无视中国人民基本生存权;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2)政治: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完整。
3)经济:他们向中国掠夺财富;大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概述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黄海海战:1894年9月,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人物有: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志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的全体官兵,管带林永升,“靖远”号管带叶祖珪。黄海海战战争后,中日双方双方都有一定的损失,清政府的北洋舰队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的“避战保舰”政策,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本获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