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 轴对称》单元综合质量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 轴对称》单元综合质量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 轴对称》单元综合质量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

PAGE  13章·轴对称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涉及一个图形 B.如果两条线段互相垂直平分,那么这两条线段互为对称轴 C.所有直角三角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D.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点M(1,2)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1,-2) B.(-1,2) C.(1,-2) D.(2,-1) 3、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 A.等腰三角形 B.正方形 C.圆 D.线段 4、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2,则斜边的长为( ). A.2 B.4 C.6 D.8 5、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为11,则腰长为( ). A.11 B.7.5 C.11或7.5 D.以上都不对 6、如图所示,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AD∥BC,现给出下列结论: ①AB∥CD;②AB=BC;③AB⊥BC;④AO=O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如图:DE是△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若BC=8厘米,AB=10厘米,则△EBC的周长为( )厘米. A.16 B.18 C.26 D.28 8、若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是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 ( ). A.75°或15° B.75° C.15° D.75°和30° 9、等腰三角形ABC在直角坐标系中,底边的两端点坐标是(-2,0),(6,0),则其顶点的坐标,能确定的是( ). A.横坐标 B.纵坐标 C.横坐标及纵坐标 D.横坐标或纵坐标 10、下列图案是几种名车的标志,在这几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已知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6,则PB= . 12、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30°,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___度. 13、等腰三角形的一内角等于50°,则其它两个内角各为 . 14、如图: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交OB于N,P1P2=15,则△PMN的周长为 . 15.已知A(-1,-2)和B(1,3),将点A向______平移________ 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与点B关于轴对称. 三、解答题: B C A 16、已知:如图,已知△ABC,分别画出与△ABC关于轴、轴对称的图形△A1B1C1 和△A2B2C2 ;(8分) 17.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C=OD,求证:OA=OB。(7分) 18.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D=AE,AB=AC,求证:BD=EC。(7分) 19、作图题(保留作图痕迹) (1)作线段AB的中垂线EF(5分)(2)作∠AOB的角平分线OC(5分) (3)要在公路MN上修一个车站P,使得P向A,B两个地方的距离和最小,请在图中画出P的位置。 (5分) A B C D E 20、(9分)如图,△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E=DC . A B P C 北 21、(9分)如图,一艘轮船从点A向正北方向航行,每小时航行15海里,小岛P在轮船的北偏西15°,3小时后轮船航行到点B,小岛P此时在轮船的北偏西30°方向,在小岛P的周围20海里范围内有暗礁,如果轮船不改变方向继续向前航行,是否会有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 13章·轴对称(详细答案) 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CBCBCAAA11 6 ;12 1200 ;13 500,800或650,650 ; 14 15 ;15 上,5 ;16图略 17.证明:∵OC=OD ∴∠D=∠C ∵AB//DC ∴∠B =∠D,∠A =∠C F ∴∠A =∠B ∴OA=OB 18.证明:过点A,作AF⊥BC。 ∵AD=AE ,AF⊥BC ∴DF=EF(三线合一)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