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的语言美.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沈从文《边城》的语言美

沈从文《边城》的语言美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爱”与“美”的理想,是一部洋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诗、一幅秀丽的风景画,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者用清新、淡远的牧歌情调,以恬静平淡的风格、散文的笔调,描写了一个纯粹的理想世界。小说的语言独特、鲜明,吸取了方言、书面语、文言文的特色,使边城通篇语言的恬淡、典雅、通俗简约、意境等充分体现,从语言方面分析沈从文的《边城》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沈从文 语言特色 恬淡 典雅简约 通俗 意境 【正文】 沈从文是一位多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30多个集子,大都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而193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边城》、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成熟。《边城》原载于1934年《国闻周报》第11卷中,1934年9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单行本。它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诗、一幅秀丽的风景画,也是支持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沈从文说的很明白:“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1】而贯串在作品中的“一件普通人事”就是湘西一个古朴的爱情故事,它构成了小说的情节线索。沈从文潜心于表现“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2】的人性之“常”。他认为“一个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3】并称自己创作的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4】这种表现人性之“常”的创作宗旨,决定了他的创作边城的风格。文学是 HYPERLINK /SearchResult.aspx?type=0startpos=1sort=1keywords=%d3%ef%d1%d4 \o 语言 \t _blank 语言的 HYPERLINK /SearchResult.aspx?type=0startpos=1sort=1keywords=%d2%d5%ca%f5 \o 艺术 \t _blank 艺术,本文试着从语言方面探讨一下《边城》艺术造诣,谈谈对《边城》语言美的粗浅认识。 《边城》在题材的选择上,沈从文不愿写“一滩血,一把眼泪”,而喜欢用微笑来表现人类痛苦。【5】在语言特色上,沈从文呈现出一种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因为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思想渗透进语汇,再经语法排序,最后才由语音呈现出“语言”,这便是口语。口语是人民口头上流传的语言,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为了记录人类宝贵的历史经验,文字就应运而生了。因此我们以文字为桥梁,对《边城》的语言特色进行学习,借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一、修辞格的“美” 边城里, 既有色彩鲜明的比喻, 又有自由灵活的排比,这些修辞格在沈从文的笔下运用自如。沈从文的语言之所以富有艺术魅力, 扣人心弦, 跟他善于运用这些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格是分不开的。 (一)通俗易懂的比喻 沈从文所运用的比喻, 都来自现实生活, 他就地取材, 以物比物, 用来作比喻的都是湘西人熟知的事物, 具体而又形象, 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同时, 这些描写性的比喻, 都是活泼的。例如: ( 1)溪流如弓背, 山路如弓弦, 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是作品开篇所描绘的湘西边城茶峒的自然景色, 以当地人熟知的弓和弦作喻体来比喻溪流与山路的关系, 以小喻大, 新鲜别致, 形象生动,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 把皮肤变得黑黑的, 触目为青山绿水, 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为人天真活泼, 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 如山头黄麂一样, 从不想到残忍事情, 从不发愁, 从不动气。 以水晶比喻翠翠那清澈明净的眼睛,折射出翠翠纯真美好的心灵;以小兽物和山上的黄麂这些湘西熟悉的事物来比喻天真活泼、乐观善良的翠翠, 对翠翠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二)自由灵活的排比 文中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段来刻画人物, 描绘环境, 抒发情感,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排比的运用, 既自由灵活, 又具有鲜明地方色彩。例如: ( 1)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 喜欢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 喜欢把野花戴到头上, 还喜欢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 缠绵处她也领略得出。( 2)边地俗话说,火是各处可烧的, 水是各处可流的, 日月是各处可照的, 爱情是各处可到的。这些灵活自由的排比,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三)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常用“星子”“落日”“流星”象征死亡;以“白塔”来象征湘西人的正直、诚实、善良与淳朴的品德。 例如:落日向上游翠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