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中2015届高三4月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中2015年4月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4.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
A.武王伐纣有比较确切史实依据????????????????????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
C.西周具有非常浓厚的神权色彩????????????????????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
25.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26.“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
27.学者杨师群在完成专著《中国历史的教训》后说,到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开始时,人们在努力转换传统的制度建构与思想文化之际依然很难摆脱沉重包袱。其根本原因是
A.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D.封建思想的束缚
2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
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
29.在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时,胡适说,“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他提醒学生说:“我们不要忘记:这种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不得已的事,但是他又是很不经济的不幸事。”在这里,胡适强调
A.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必然性 B.政府的专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C.中国缺乏民主政治的土壤 D.学生应该用理性务实的方式救国
30.阅读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决定表中资金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时期1953年一1957年1958年一1962年1963年一1965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A经济发展规律 B.国际环境影响 C.国家经济政策 D.产业结构调整
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又实行“三权分置”,拉开了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序幕。“两权分离”中的“两权”是指
A.所有权、承包权 B.经营权、承包权
C.自主权、承包权 D.所有权、经营权
32.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指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已达0.473,明显超过联合国设定的0.4的国际警戒线。当前我国解决这一局面的办法是通过“抽肥补瘦”的办法来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转型。其目的是
A.体现平均主义理想 B.国家对经济全面控制
C.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D.加强社会保障功能
33.《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的财产须按其遗嘱处理;如无遗嘱又无继承人,由其最近父系亲属继承;若无父系近亲可由同氏族成员继承。《十二铜表法》中这一规定是为了
A.维护女性公民的利益 B.给外邦人以适当的法律保障
C.保留有习惯法的内容 D.限制高利贷的行为
34.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1958年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而 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肯定马寅初的人口主张,认为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对马寅初人口思想及对其评价认识正确的是
A.该思想的提出是学术领域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该思想的提出不利于当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展
C.前者否定该思想是因为它超越脱离了中国的现实国情
D.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