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96303-2011有机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第三部分操作规程.docVIP

GB196303-2011有机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第三部分操作规程.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GB196303-2011有机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第三部分操作规程

PAGE 21 有机油茶籽生产管理体系文件 第三部分 有机油茶籽生产操作规程 (第A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受控 囗 非受控 发放编号: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发布日期:年月日 实施日期:年月日 STJY 有机油茶籽生产管理操作规程 目 录章节号0版 本A页 次1/1 目 录 1 有机油茶籽种植及生产技术规程 2 防止禁用物质污染管理措施 3 运输、包装、入库贮藏、出库销售管理规程 4 外来投入物使用规程 5 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和清洁规程 6 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 7 员工福利和劳动保护规程 8 有机油茶籽生产计划 STJY 有机油茶籽生产管理操作规程 1 有机油茶籽种植及生产技术规程章节号1版 本A页 次1/12 1 有机油茶籽种植及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本规程规定了有机油茶籽基地造林的立地条件选择、定植、土壤管理、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去皮、清选等技术以及运输、贮藏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盛泰嘉业(陕西)生态资源责任有限公司有机油茶籽的生产。 1. 产地要求 1.1 产地环境 有机油茶籽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区、生活垃圾场等。基地周围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林业生产区域。 1.2 立地条件选择 1.2.1产地环境符合: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灌溉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 1.2.2气温条件: 年平均气温15℃—20℃,最冷月平均气温O℃,极端低温-10℃,年降水量lOOOmm以上,日照时数1800h—2200h,适宜夏秋湿润,秋末冬初多睛暖,冬季无严寒的气候。 1.2.3基地选择条件: 选择背风向阳的山地丘陵种植,普通油茶选择海拔高度800m,最适宜为400m的低丘缓坡地。在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宜种植浙江红花油茶。 油茶籽根系生长要求较高的含氧量,因此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2%~3%,土层厚度50cm的红壤、黄壤或黄棕壤,酸性至微酸性,pH值4.5—6.5。 生产基地选择坡度250的山坡地,250的油茶林按生态公益林经营方式管理。 1.3 隔离带 如果油茶籽园田块周边有常规生产地块,则应在二者之间设置隔离带,隔离带宽度以能够有效防止常规生产田的禁用物质对有机油茶籽园地块的污染。 2. 造林 2.1 品种选择 aaaaa公司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高产优质、性状稳定,具有较强抗病虫害的品种。重点推广经专业资质部门良种审定(或认定)的优良无性系或优良乡土品种。 2.2 苗木质量 采用2年一3年生芽苗砧嫁接苗上山造林,要求选用苗高30cm以上,接芽抽梢后的枝条基径粗0.3 cm以上,无病虫害并经过检疫的苗木。 2.3 整地 坡度150可修筑水平梯带;15。-25。进行带状整地,带内全垦,带间、山顶、山脊和陡坡保留原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2.4 造林密度与配置 纯林造林株行距2. 5mX2.5m、2.5mX3.0m。提倡多系造林,并注意花期配合。可与其它经济林混交配置。 2.5 造林时间与方法 造林季节为立春至惊蛰。要做到随起苗随造林,避免在任何环节使苗根遭受风吹和日晒。栽植时蓖木要扶正,根系要舒展。根土要密接,苗木定植深度以超过原圃地根际1.0cm-l. 5cm为宜。 2.6 整形和修剪 2.6.1 幼树整形 油茶籽树形宜采用自然圆头形和塔形,形成合理的骨架结构。 2.6.2 幼树修剪 幼树的修剪宜轻,以整形为主。为使树冠及早形成,早投产见效,采取抹芽、放梢、摘尖、疏枝四种方法。对骨干枝的培养采用三、四分级。对过密枝、内膛枝和树冠中下部较弱的枝梢作适当疏删。为调整分枝角度和方向,可采用撑、拉、吊等方法。 2.6.3 老树修剪 根据实际情况,分清挂果枝,以低、伞状圆形为主要树形。该树形全树自然错落着生,既有利于光照,又利于采摘。 3. 施肥管理 3.1 施肥原则 3.1.1有机油茶籽生产要求生产者不能使用任何化肥或化学复合肥,而必须通过间作、覆盖及施用有机肥来增加或维护作物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减少侵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生物活性。保证油茶籽作物、土壤或水不被植物营养物质、致病病原体、重金属、污水污泥等禁用物质的残留所污染。 3.1.2提倡绿肥上山,鼓励套种绿肥进行压青,促进林地可持续利用。 3.1.3农家肥应经充分腐熟、堆沤处理后,方可施用。 3.1.4实行平衡施肥,鼓励精确施肥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