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守敬: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楷模.doc
PAGE
PAGE 5
郭守敬: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我们这样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伟大时代是700多年前郭守敬的梦想。
郭守敬上紫金山
1247年,有一位名叫刘秉忠的和尚回邢州(今河北邢台)老家为父奔丧。几年前他远赴塞外晋见了蒙古亲王忽必烈。忽必烈与刘秉忠,一个是“思大有为于天下”求贤若渴,一个是“以待时而起”满腹经纶,一拍即合,在亲王府上演了一出元代版的“隆中对”,刘秉忠成了忽必烈的重要谋士。忽必烈是总领汉地事务的亲王,邢州的地方官岂敢怠慢于刘秉忠?但是,刘秉忠看到十室九空的家乡痛心疾首,带着父亲的棺椁直奔太行山深处的紫金山而去。
紫金山山川辉映形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八卦图”,刘秉忠早就看上了这块汇聚天地灵气的风水宝地。他在这里一边结庐守孝一边思考着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酒香不怕巷子深”,朋友故旧纷纷上山要伴他一起守孝,让刘秉忠高兴得合不拢嘴。一天早上,刘秉忠摇头晃脑吟道:“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流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在他看来“斯文”就是中华民族永远延续的血脉。
刘秉忠吟得正在高兴处,忽听有人击掌叫好,回头一看更加高兴,原来是老朋友郭荣来了。刘秉忠隐居期间多次与郭荣促膝交谈,知道郭荣在数学和水利上的造诣颇深。
刘秉忠见郭荣身后站着一位英俊少年,就问郭荣:“这是谁?”郭荣说:“我的孙子郭守敬,想拜你为师上山学艺。”刘秉忠笑道:“你的学问不在我之下,何必舍近求远呢?”郭荣说:“我这孙子从小与众不同,别人家的孩子贪玩,他却喜欢钻研奇技淫巧。我的那些学问早就让他学得差不离了。”刘秉忠看着郭守敬心里充满喜悦之情。
刘秉忠清楚知道中华民族的“斯文”不仅包括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包括数学、天文、水利、仪器制造等“奇技淫巧”。刘秉忠拍着郭守敬的肩膀说:“你就留下,不过先??我不敢当。来紫金山的人各有专长,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郭守敬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他很快发现紫金山上的人的确各有专长,刘秉忠精通天文地理,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有独到见解;张文谦是农业方面的专家;王恂是数学天才……郭守敬在紫金山上与他们日夜探讨数学奥秘、观测星相变化、研究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为日后在科技领域大展宏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父老乡亲夸“郭生”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刘秉忠3年守孝期满,忽必烈迫不及待地召刘秉忠回和林(当时蒙古国的都城)议事。刘秉忠这一去,开启了元朝历史的新时代。他首先将在紫金山上与众同学反复商定的治国大政方针献给忽必烈;其次举荐张文谦、张易、王恂等同学故友共同辅佐忽必烈;最后建议将蒙古国更名为大元国,因而忽必烈成为元朝首任皇帝。
郭守敬需要服侍年迈的祖父,因此与其他同学相比出仕较晚,但他以一介草民身份参加了家乡的水利建设。在邢州城北有三条河,由于多年战乱,治河无人问津,造成河水决堤到处漫流,把肥沃田野变成了一片沮洳泥淖。原来在河上建有一座石桥,人称“豫让石桥”,此时这座古石桥早已不见踪影,当地人架起一座简易木桥勉强供人通行,但木桥窄小,随做随坏。
新到任的邢州地方官很想修复石桥,以解决城里城外交通难题,多次派人探摸桥墩位置但一无所获。他们登门拜访德高望重的郭荣,想请这位水利老专家出山帮助寻找桥墩,但郭荣却推荐了刚从紫金山回家的孙子郭守敬。
郭守敬果然与众不同,他不去淤泥里探摸桥墩的位置,而是拿着测量仪器行视地脉,分画沟渠,提出三条河水的走向和堵口修堤的计划。因为郭守敬精通测量技术,他提出的河水经行路线非常科学,没过多久三条河水就顺着各自河道排泄而去,并很快找到了久埋于淤泥之中的桥墩。只见大石墩坚整完好,铺上桥板就可通行车马,这下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变怀疑为信任,对郭守敬充满了敬佩之情。大家的治河热情高涨,在郭守敬的指导下,没过多久就全面完成了堵口修堤计划。
“豫让石桥”正式开通的那一天,邢州城万人空巷。父老乡亲争先恐后观看这一盼望已久的人间景观:河中水蜿蜒流淌,河桥上车马穿行。大家无不称赞郭生的才能。
源于实践的真知灼见
1260年,张文谦以中书省左丞相(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身份到地方劝课农桑。当时,忽必烈诏告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为本”,确定了重农的国策。张文谦是农业专家,当然知道发展农业离不开水利,离不开熟悉水利的郭守敬。他一到地方就把分别10年之久的郭守敬找来。郭守敬不负老同学的厚望,昼夜勘测地形,筹划水利工程。
次年春天,张文谦回上都汇报工作,被留在朝中处理政务,但引沁灌溉工程建设方案得到批准。这项工程的修建使土地肥沃的沁河下游平原很快焕发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