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3.8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课时提升作业
PAGE
PAGE - 10 -
课时提升作业 八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2016·深圳联考)陈旭麓:“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陈旭麓先生评价的这场战争 ( )
A.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性质
B.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历程
C.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
D.形成了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故A正确;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历程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错误;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故C错误;形成了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故D错误。
2.(2016·荆州模拟)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 )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解析】选D。材料信息说明当时的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不能说明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故A错误;材料涉及签订不平等条约,给予西方国家某些特权,并非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且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据材料“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可知清朝统治者国家主权意识淡薄,故D正确。
3.1862年,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通商等事务,衙门匾额上书写“中外褆福”四字。(注:“褆,安也。”)这表明晚清政府 ( )
A.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近代外交
B.由闭关锁国到融入世界潮流
C.对外交往注重和平共处原则
D.社会变迁中的外交政策调整
【解析】选D。??统儒家思想主要讲仁、义、忠等,与近代外交关系不大,故A错误;总理衙门的设立与闭关锁国联系不大,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对外交往注重和平共处原则,故C错误;据材料“衙门匾额上书写‘中外褆福’四字。(注:‘褆,安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鄙夷”到“师夷”,即社会变迁中的外交政策调整,故D正确。
【加固训练】
(2015·赣州模拟)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 )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
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解析】选D。清政府认识不到关税协定是丧失了关税主权,反而还为获得了比之前更高的税率而高兴,体现了其缺乏国家主权概念,故D正确。
4.(2015·汕头模拟)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1863-1908),依照英国模式运作的海关高效廉洁,关税收入累翻。同文馆、洋务派军工厂等资需均系关税。恭亲王奕对赫德说:“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上述史料信息说明 ( )
A.清政府外交政策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
B.英国侵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C.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
D.西方近代海关制度引入中国有一定进步意义
【解析】选D。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海关引入了英国模式取得了高效廉洁的成效,没有体现外交的委曲求全,故A错误;材料体现了海关收入的翻倍,没有反映阻碍民族经济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方近代海关制度的引入对中国的推动作用,没有体现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故C错误,D正确。
【拓展延伸】从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和碰撞的视角看两次鸦片战争
(1)在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古代中国,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睦邻友好的形象矗立在世界舞台。但从16世纪中期开始,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古老的东方大国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2)进入19世纪中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机器声和坚船利炮的轰鸣声,西方列强对中国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市场的愿望。
(3)这两次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这种结局反映出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落后的农耕文明受到先进的工业文明的严峻挑战。
5.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