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高三历史摸底考试试题2(含解析).docVIP

河北省邯郸市高三历史摸底考试试题2(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邯郸市高三历史摸底考试试题2(含解析)

PAGE  河北省邯郸市2015届高三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记载表明(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 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 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解析】“诸侯悉至”是履行随从周王作战,保卫王室的义务,与朝觐天子无关,故A项错误;受封诸侯要随从作战,有义务提供军赋,故B项正确;诸侯赶来救援,而非联合反叛,故C项错误;周王室面临西部少数民族犬戎的攻伐,故D项错误。 【答案】B 2.楚汉战争期间,刘邦欲拜故秦骑士李必、骆甲为骑将时,两人以“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相拒。有学者据此推论,秦朝的统一形态是不完善、不完备、不彻底的。该推论的研究视角是(  ) A.军事制度 B.法律制度 C.政治制度 D.文化心理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汉将无法在心理上接受秦将的领导,与军事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也与法律制度无关,故B项错误;汉朝尚未建立,不存在政治制度上的冲突,故C项错误;汉将大多为六国后裔,无法在心理上接受秦将的领导,反映出秦朝文化心理上的统一还不够完备,故D项正确。 【答案】D 3.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民本思想 【解析】董仲舒主张限制君权的膨胀,与原始儒学在君民关系上有区别,故A项错误;董仲舒主张“限田”“轻徭薄赋”,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董仲舒的主张体现出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主张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故D项错误。 【答案】B 4.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国语》、《世本》、《战国策》、《太史公书》等史书都附于《春秋》经之下。《隋书?经籍志》史部所列史书共计十三类。这一变化表明(  ) A.唐代以前经史不分 B.史学取得独立地位 C.史学体例趋于完备 D.官修史书得到重视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独立地位的形成 【解析】《隋书?经籍志》史部单列反映出,唐代以前经史已经分开,故A项错误;《汉书?艺文志》中把史书附于《春秋》经之下,经史不分,《隋书?经籍志》史部单列,经史分开,史学取得独立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论述经史关系,未涉及史学内部体例,故C项错误;材料与官修史书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5.《三国志》卷三○《魏书》称:“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据此可知(  ) A.国家分裂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曹魏政权中断了与西域的联系 C.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很频繁 D.西域依然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国时期的民族关系 【解析】“无岁不奉朝贡”反映出国家分裂并未阻碍对外贸易的发展,故A项错误;曹魏政权与西域诸国保持联系,故B项错误;“无岁不奉朝贡”反映出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很频繁,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东西方交往,故D项错误。 【答案】C 6.《论语·卫灵公》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以下践行了孔子这种人生选择的是(  ) A.王位世袭制 B.世卿世禄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解析】孔子认为君子要努力学道,可以得到俸禄,与王位世袭无关,故A项错误;贵族垄断政权,世卿世禄,与君子学道无关,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下由世家大族向上推荐人才,与君子学道无关,故C项错误;“学而优则仕”,科举制为读书人学道,获得俸禄提供可能,故D项正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