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专题
PAGE
PAGE 11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专题
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 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 表现:人类获取速度超过资源再生速度——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 人类排放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环境污染
∣ 区域差异:城市:环境污染 农村:生态破坏
∣ 发达国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 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
↓
可持续发展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基础:生态可持续发展(发展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重视质量,清洁生产,文明消费)
目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原则:公平性(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种群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公平,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国有发展权)
持续性(人类活动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保持适当人口规模)
共同性(国际合作)
途径:工业:清洁生产(全过程非某个环节,尤其是废弃物处理阶段)
(循环经济)农业:生态农业
生态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灾害)
全球性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
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破坏,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光化学污染
3. 共同解决办法:(改造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规划管理)
(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减轻资源环境压力
(2)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4)树立正确环境观,消费观
(5)加强国际合作
4. 资源问题
(1)自然资源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所利用
区别:国土资源:包括人文资源
能源资源与能源:能源—一次能源(能源资源)
—二次能源
核能为一次能???和不可再生能源,核电为二次能源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少,形势严峻(利用不当,管理不善,遭受破坏,严重浪费)
资源短缺原因:1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开采2数量有限3浪费严重
整治措施:1提高资源利用率2节约资源
3开发新能源4加强综合利用5调整产业结构6跨区域调配资源
(2)土地资源
分类: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地,裸地
(区分农业用地类型,农业类型,农业地域类型)
中国特点:1类型多样,2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3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4地区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异显著,5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问题原因分布危害对策水土
流失气候:降水集中夏季,
多暴雨
地形:坡度陡
土壤:疏松
植被:稀疏
人为:伐木,垦殖,开矿降水多山地
我国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山地 山区石漠化,高原沟壑纵横,湖泊河床淤积,加剧洪涝,土地生产力下降生物:植树种草,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工程:平整土地,修反向梯田,矿地复垦,合理灌溉
技术:施肥,良种,地膜,轮种套作(小流域综合治理)沙漠化气候:变暖,干旱,风力大
地表:植被稀疏,土质疏松
人为:过度开垦,放牧,樵采,不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矿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西部耕地,草地,林地退化,沙尘暴合理利用水资源
构筑防护林体系
调整农业结构,宜农则农
宜牧则牧,退耕还林
解决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开发风能,太阳能,小水电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盐碱化气候:降水少,蒸发旺
(华北春季气温回升快
地势:低洼
土壤:疏松
人为:大水漫灌,只灌不排;沿海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耕地退化,农业减产水利:排灌结合,引淡淋咸
农业:地膜覆盖,施肥,平整土地(鱼塘—台田模式)
生物:种耐碱作物,植树造林
化学:酸性物质中和土壤酸化酸雨,大量使用化肥,水土流失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土壤板结增施有机肥和熟石灰
种植茶树,杉木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千烟洲立体农业)土地污染大气,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堆放,农业使用农药化肥污染水源,食品预防为主,治理污染土地问题还有草场超载,森林减少,滥占耕地等
对策:开源(后备用地)节流,加强建设保护
(3)水资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