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腹壁层次结构与腹腔手术模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壁层次结构与腹腔手术模拟

腹壁层次结构与腹腔手术模拟 腹部为躯干的一部分,位于胸部与盆部之间,由腹壁 、腹腔及腹腔内容物等构成。腹部分区与腹壁层次结构与腹部手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腹壁 (一)腹壁体表标志 为确定腹部分区及常用腹壁切口,必须熟记以下常用体表标志。 剑突、肋弓、脐、耻骨联合、耻骨结节、髂嵴、髂前上棘、髂结节、半月线、麦氏点。 (二)腹部分区 1.九分法 标志:上水平线——两肋弓最低点的连线; 下水平线——两髂结节的连线; 垂线(2)——过腹股沟韧带中点、交两条水平线; 分部:腹上区;脐区;腹下区; 左季肋区;左腰区;左腹股沟区; 右季肋区;右腰区;右腹股沟区; 2.四分法 标志:过脐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线; 分部: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右下腹; (三)腹壁的结构 腹壁即腹腔的壁,包括腹前外侧壁及腹后壁。 1.腹后壁 略 2.腹前外侧壁 (1)层次 1)皮肤:薄而富于弹性; 2)浅筋膜:脂肪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脐以下分浅、深两层; 浅层(Camper筋膜):富含脂肪组织,向下连股部浅筋膜; 深层(Scarpa筋膜):富含弹性纤维,向下连大腿阔筋膜、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 3)肌层: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能屈躯干、降肋、增腹压。腹直肌受第5-11肋间神经、肋下神经支配,其余三肌还受髂腹下神经与髂腹股沟神经支配; 腹直肌 带型多腹肌,起于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至于第5-7肋软骨外侧面; 腹外斜肌 阔肌,起于下8个肋骨外面,至于腹白线与髂嵴前部,参与腹直肌前鞘、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陷窝韧带)、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反转韧带(Colles韧带)及腹股沟浅环(皮下环、外环)形成; 腹内斜肌 阔肌,起于胸腰筋膜、髂嵴与腹股沟韧带外侧,至于腹白线与下3位肋,参与睾提肌、腹直肌鞘及联合腱形成。 腹横肌 阔肌,起点同腹内斜肌,至于腹白线,参与联合腱形成; 4)腹横筋膜 为致密结缔组织,位于腹横肌深面,形成的结构有: 腹股沟深环 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 窝间韧带 腹股沟深环内侧的增厚部分; 腹直肌筋膜 腹直肌后弓状线以下的部分; 精索内筋膜 ??围精索的部分; 5)腹膜外组织 位于壁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为脂肪组织,又称腹膜外脂肪。 6)壁腹膜 3.腹壁的血管 (1)动脉 肋间动脉:胸主动脉的分支; 肋下动脉:胸主动脉的分支; 腰动脉:腹主动脉的分支,成对; 腹壁上动脉:胸廓内动脉的延续; 腹壁下动脉:髂外动脉的分支; 旋髂浅动脉:股动脉的分支; 腹壁浅动脉:股动脉的分支; (2)静脉 脐周静脉网:腹壁浅静脉,胸腹壁静脉,腹壁上静脉,腹壁下静脉; 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腋静脉; 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 旋髂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 4.腹壁的神经 主要由7-11对肋间神经、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及髂腹股沟神经支配。 T6:剑突平面; T8:肋弓平面; T10:脐平面; T12: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L1:耻骨联合平面; 二、常用腹壁手术切口 (一)腹后壁 略 (二)腹前外侧壁 1.常用的腹壁切口 (1)纵行切口 1)正中切口 ①定位:腹壁正中线,上腹在剑突至脐处,下腹在脐至耻骨联合,脐部正中切口须绕开脐; ②层次: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③优点: 结构简单 开腹与关腹快; 损伤轻且出血少 缺少血管神经分布; 操作简单 是快速进入腹腔最有用的切口; 暴露良好 对病变位置不确定的病变常选此切口; ④缺点: 愈合薄弱 血管、神经少,结构简单; 抗侧向牵拉力弱 易形成切口疝,易裂开; 2)旁正中切口 ①定位:切口距中线约2cm,根据病变选择在上、下腹的左、右侧; ②层次:皮肤、浅筋膜、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向外牵开)、腹直肌后鞘、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③优点: 愈合好 未损伤血管与神经; 抗牵拉力强 未损伤腹直肌; ④缺点:切口位于一侧,对侧暴露欠佳; ⑤应用范围: 右侧 十二指肠、胆囊、胆道及胰腺手术等; 左侧 胃溃疡、胃癌及脾切除手术等; 下腹部 回盲部、盲肠、结肠、结肠、乙状结肠及盆腔手术等; 3)腹直肌切口 ①定位:切口距中线4cm,可选择左侧或右侧腹直肌的上半或下半; ②层次:皮肤、浅筋膜、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直肌后鞘(弓状线以下无)、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 、壁腹膜; ③优点: 切开与关腹迅速; 显露良好,应用普遍; ④缺点: 切开了腹直肌与后鞘,切口愈合前承受腹压的能力差; 损伤了肋间神经,内侧部分的腹直肌麻痹,有形成腹壁疝的可能; 4)横切口 ①优点: 肋间血管与肋间神经损伤较少,承受腹压的能力较纵切口强; 显露良好; 对腹式呼吸影响小,肺部并发症少; 切口与腹壁皮纹方向一致,皮肤瘢痕纤细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