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高科技产业机会与挑战-centerforpbbefr.rutgers.edu.ppt
蔡 清 彥
2006年07月14日;目 錄;1.1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創新特性
晶圓代工
個人電腦代工
科學園區
員工分紅配股;過去二、三十年之間,台灣發展最成功的兩項高科技產業,一是以個人電腦為基礎的資訊科技產業,另一個則是以晶圓代工為主的半導體產業。這兩大產業一直為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兩大支柱;在台灣產業發展軌跡中,兩大產業也具體象徵著台灣成功擺脫成衣、紡織、製鞋、五金等勞力密集產業,步入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高科技產業的蛻變。
;台灣科技產業優勢;1.2 科技產業轉型再造的必要性;大多數資訊科技產業都已將生產製造重心移到大陸,在大陸創造了龐大的就業機會,而台灣僅留下研發或業務人員。
大陸高科技產業的崛起。
在大量生產與規模經濟的競爭策略思維下,導致系統廠商毛利率愈來愈低,由1998年超過15%掉到2004年只有5%或6%左右。又必須承擔種種風險,這種風險將在微利化下,而愈顯增加。
;創新之於企業的重要性;總的說來,一九九○年代美國把製造委外(outsourcing),給了台灣高科技產業茁壯的機會(2003年外國公司採購金額約1.6兆台幣)。現在,美國開始把研發外移,美國母公司則專注行銷與品牌,這又給了台灣高科技產業轉型提升的機會。;2.技術創新策略2.1成長競爭力的迷思2.2 政府研發投入及產出2.3 產學研合作2.4 掌握IT產業未來發展之關鍵技術 ;2005-2006年全球競爭力排名(WEF);U.S. Patents (Excluding New Design) Granted;;Table 12 Patent Citation
; ;我國科技競爭力排名為全球第二。在美國獲得的專利數排名為全球第四,成績亮麗,在數量上表現傑出,但原創性、核心或平台專利較少,缺乏科學相關度,多以製程改良為主;而且仍為技術輸入國,技術輸出在2003年僅為技術輸入之17%,遠低於歐美主要國家 (2.0倍以上) ,許多關鍵技術、材料及設備也都高度依賴國外進口,創新研發及科技競爭力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 ; *:Defence excluded
**:Excluding RD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p:provisional
source: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2005/01,OECD;RD Expenditures by Sector of Performance ;Source: 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2003/1, OECD。;Source:Indicato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SC,2004
Figure 2 Researchers by Degree;*:Manpower including Researchers,Technicians and Supporting Personnel
soruce:Indicato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SC,2004;;我國政府科技預算連續8年以每年10%成長。2005年科技預算大約一千億元(包括行政院各部會、中央研究院、中山科學院) ,已是8年前的兩倍多,成長幅度可能是全世界之冠。
政府科技預算絕大部份用在大學院校及政府研究機構,因此這些學術機構吸引了大部份優秀人才(博士研發人力的88%) ,也有不錯的期刊論文發表數量,但過去5年論文數量成長幅度仍較中國、南韓、新加坡低甚多,原創性論文也不足(論文被引用次數0.75,低於南韓之1.81)。;大學院校所獲專利數則相當少,在美國獲得專利合計不到100件,比美國一所一流大學為少。
工研院是政府出資研究獲得專利表現最好的研究機構,但技轉收益在2003年約台幣7億元,佔政府出資研發經費不到5%,比美國Stanford University 的10%少。
企業界也投入相當多的研發經費(約佔全國研發經費64%) ,但以製程設計、產品改良為主,較少投入前瞻性研發或創新性產品之開發。雖然企業界研發人力佔全國研發人力之63%,但無法吸引高學歷研發人才(僅佔博士研發人力之12%) 。;2.3 產學研合作;學研界擁有高級研發人才,並了解前瞻技術發展。產學研合作開發關鍵技術、培育人才是各國努力的方向。
目前我國產學研互動相當不足,學研界研究經費絕大部份來自政府,很少來自企業界或技轉收益。
應增加大學的誘因
增加國科會產學合作經費
增加經濟部學界專經費並加強業界參與
應加強法人研究單位對業界輔導的責任
如工研院、資策會等
應加強政府研究單位與業界之互動
如中山科學院、核能研究所等;2.4 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