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专题社会主义法制2
第五专题:社会主义法制(2);(二)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法概念及原则 刑法就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对犯罪者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适用人人平等原则。;〈二〉犯罪概述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犯罪的构成 ——犯罪客?? 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客观外在表现。 其内容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危害行为危害行为——指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 配而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 的行为。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是作为 和不作为危害结果——指危害行为对犯罪的直接客 体造成的实际损害或者现实的危险状 态。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构成客观要件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 之间存在的引起被引起的关系。;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 是指刑法规定的某些犯罪中必须具备的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方法的构成要件。;犯罪主体 包括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 1.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必须达到刑法所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年龄可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相对负刑事责任与完全负刑事责任三个年龄阶段。;1.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的任何危害行为均不 负刑事责任。;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 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此外不负刑事责任。;3.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属 于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辩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 为时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2)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 负刑事责任。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 的精神病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 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醉酒状态下犯罪,须承担完全刑事责任5)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从轻、 减轻或免除处罚。;2.单位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构成单位犯罪必须有刑法的明文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其内容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的目的和动机、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以及刑法的认识。;1.犯罪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已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其可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2.犯罪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 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其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3.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造成损害结果,但非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而是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因其缺乏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故不能认定为犯罪。;4.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目的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的犯罪之中。犯罪动机是指引起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起因。;——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一)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的条件:一是必须有实际的不法侵害行为发生;二是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三是进行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新建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 第二讲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ppt
- 第二讲金融衍生工具市场.pptx
- 第二讲_会计事项与会计恒等式.ppt
- 第二讲:16.3 动量守恒定律.doc
- 501安全教育主题班会ppt.ppt
- 第二讲:自由的概念.ppt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ppt
- 5.静电及静电防范.ppt
- 504翼教版科学五下《斜坡的学问》PPT课件.ppt
- neng tz0 xx商业与管理高级试卷1business and management paper 1 hl.pdf
- 讲座平衡二叉搜索树.pdf
- 通过重新排序结合成分依存关系ijcai13-318.pdf
- aoi本丽都rjaf 1对不起.pdf
- 先阅读这些说明在您提交作业上写下中心编号考生.pdf
- 复杂动态场景中密集单目深度估计ranftl dense monocular depth cvpr paper.pdf
- 中继辅助认知无线电网络带宽功率积资源优化进程号.pdf
- under stress压力下演讲功能.pdf
- 神纤维瘤病型患者定量自闭症特征分布家庭内特异性1591-s2 main.pdf
- sigma-pz共7 aldrich安全数据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