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萜类和挥发油(2012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萜类和挥发油(2012级)

(Terpenoids and Volatile Oils) ;本章内容;学习目标: 1.掌握萜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2.熟悉环烯醚萜(苷)的结构和性质。 3.掌握挥发油的组成、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方法。 4.熟悉挥发油化学常数的含义。 5.熟悉紫杉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生物活性。 6.熟悉龙胆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及提取分离方法。;重点:萜的定义和分类,萜的理化性质,环烯醚萜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挥发油的组成、性质、提取分离方法。 难点:环烯醚萜的结构、硅胶硝酸银色谱。 ; ;异 戊 二 烯 甲 戊 二 羟 酸;(二)萜类化合物的分类: 目前仍沿用经典的Wallach的异戊二烯法则  类别  碳原子数 异戊二烯单位数   存在形式 单萜 10 2 挥发油 倍半萜 15 3 挥发油 二萜 20 4 树脂、苦味质、植物醇 二倍半萜 25 5 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 三萜 30 6 皂苷、树脂、植物乳汁 四萜 40 8   植物胡萝卜素 多萜 ~7×103~3×105 8 橡胶、硬橡胶;;(一)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 Wallach总结了大量此类实验结果后,于1887年提出了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萜类的碳架是由异戊二烯单位以头-尾或非头-尾顺序相连而成,都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其衍生物。 ; 1956年,证明:甲戊二羟酸(MVA) 是焦磷酸异戊烯酯(IPP)的关键性前体; 说明: MVA途径 萜类 ;生源异戊二烯法则( biogenetic isoprene rule) 萜类化合物的形成起源于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产生乙酸,三分子乙酸经合成产生3(R)-甲戊二羟酸(MVA),它经ATP作用、再经脱羧、脱水形成焦磷酸异戊烯酯(IPP),可互变异构化为焦磷酸γ,γ-二甲基烯丙酯(DMAPP), IPP、 DMAPP两者均可转化为半萜,进而进一步在酶的作用下衍生为单萜类化合物。; ;; ???? ;三、萜类化合物的分布 ;第二节 萜的类型及代表物;单萜;(二)链状单萜: 重要的化合物是一些含氧衍生物:如萜醇、萜醛类。 ;链状单萜(acyclic monoterpenoid)  常见的三种类型 月桂烷型 薰衣草烷型 艾蒿烷型 ;萜醇类:;   香叶醇也叫牻牛儿醇,玫瑰油、香叶天竺葵油中均含有此成分,与橙花醇互为几何异构体.都是香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原料.     牻牛儿醇    橙花醇 ; 牻牛儿醛 香橙醛 (α型柠檬醛) (β型柠檬醛);  柠檬醛存在于植物的挥发油中,其中在柠檬草油、川桂叶油和樟叶油中含量较高,多在70%以上。有一对顺反异构体,反式的称为α型,顺式的称为β型。它们通常混合共存,但以反式柠檬醛为主。 α型柠檬醛    β型柠檬醛; (三)单环单萜 (monocyclic monoterpenoid) ; ; ;柠檬烯 桉油精 ;(四)双环单萜 (bicyclic monoterpenoid) ;(2)需掌握的化合物结构式 ; 芍药苷 龙脑 樟脑 paeoniflorin borneol camphor ;   芍药苷是芍药(Paeonia albiflora)根中的蒎烷单萜苷,在芍药中还有白芍药苷、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结构类似的苷,多具有镇静、镇痛、抗炎活性。             芍药苷;龙脑即中药冰片,又称“樟醇”,是樟脑的还原产物。龙脑是白色片状结晶,有升华性。不但有发汗、兴奋、镇痉和防止腐蚀等作用,还有显著的抗氧功能,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良药苏冰滴丸的主要成分就是冰片。此外,它还是香料工业的主要原料。                  ; 樟脑,习称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