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詩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2004年高考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青海卷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高考要考什么(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考了什么】
体裁: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宋词,
元曲;
题材:写景,思乡,咏怀,咏史,送别,
登临,咏物;
内容:主旨,情感,意境,诗眼,意象,语言,章法,风格;
手法;1、抒情手法可分为: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①寓情于事
②寓情于物(移情于物、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托物寓理)
③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④主客移位
⑤运用典故
2、描写手法:动静(注意正衬、反衬)结合、虚实(想象与
现实、抽象与具体)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
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细节描写、象征、渲染、
烘托、抑扬结合、等。
3、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衬托、用典、互文、反复等。 ;命题类型: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4、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
的思想? 或: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酒偷闲学少年。
(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画了一幅春景图。请用两字短语概括诗中描绘的景物。
;例1、阅读陆游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这首词前三句描绘了一幅 的景象;“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运用 手法,突出了杜鹃悲切的叫声;全词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
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
衬托
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月斜。
(1)请简要分析“欲去问西家”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
;常用语:
生机勃勃,清新绚丽,雄浑壮丽,高远辽阔,和谐静谧,
幽静,萧瑟,孤寂凄清,沉郁忧愁,开阔苍凉
楚楚可怜,寄情山水,骁勇善战,壮志未酬……;命题角度:
1、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3、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方法:
(1)指出运用的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UM)百胜验厂审核详细要求清单.pdf VIP
- 四上数学口算竖式脱式应用题每日一练60天(60页).pdf VIP
- 《云南彝良地区地质构造特征探讨.docx VIP
- 三上数学口算竖式脱式应用题每日一练60天(60页).pdf VIP
- 2025年新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教案 第1课 了解世界旅游业(一).pdf VIP
- 人教版劳动教育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pdf VIP
- 2022年国家人体生物监测工作手册.pdf VIP
- 电子课件自主学习修订版第一单元开启自主学习的旅程.pptx VIP
- JBT 4333.2-2013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 第2部分:技术条件.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