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zzz实现全面小康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总体小康的实现 (1)时间:至20世纪末 (2)表现: ①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地位: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总体小康已经实现 2012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474, 我国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目前已达到4.84亿2012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医保人数53641万人, 2009年和2010年,中国贫困规模分别为8287万和6158万, (4)总体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的——就是小康还是生存性消费,发展资料的消费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很不平衡的——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很大。 * 复习: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怎样? 2.国家为什么要加强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 必要性 3.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战略 ※“小康社会”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 “小康”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是指比较 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 会发展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 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的进一步提 高和发展。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 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国家的经济 实力大大增强 社会消费结构继续由基本生活型向现代生活型转变 衣 五彩缤纷 食 富营养化 住 大大改善 行 大大便利 高于9265美元 高等收入国家 2996—9265美元 上中等收入国家 756—2995美元 下中等收入国家 少于756美元 低收入国家 人均GDP 类别 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组 2012年我国人均GDP为5432美元,居世界第87位。 材料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13年人均GDP已超过一万美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目前,人均GDP最高为天津市,已经突破16419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3710美元,陕西为6903美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 重大进展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就业 更加充分 社会保障 体系建立 合理分配 格局形成 扶贫对象 大幅减少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 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什么区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水平—低标准,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 较高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小康。 发展很不平衡—地区、城乡、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标 准 生活质量 社会发展状态 ※注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两个特点: (1)时间的长期性,大约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2)建设进程的不平衡性,全面小康社会并不是要求所有地区在同时达到全面小康。而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相对落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XXX大学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doc
- XXX有限公司劳动合同2017版.doc
- 紫蜂“智慧工厂”之定位考勤系统解决方案.doc
- WSET3级高级教程.doc
- XX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doc
- xxx项目灌注桩专项方案.docx
- xx公司股权激励方案.doc
- XX单位视频会议招标文件(外发).doc
- 红楼梦--情真意切释猜嫌.ppt
- xx医院关于申请成立第三方检验中心的请示.doc
- 瓦坎达介绍课件.pptx
- 2025年跨境电商独立站用户留存与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docx
- 2025年露营地生态修复技术在废弃矿山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案例报告.docx
- 2025年跨境电商独立站流量分析与运营优化指南.docx
- 智能运动装备数据交互标准统一化在2025年的技术突破.docx
- 跨境健身器材电商2025年智能仓储行业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战略.docx
- 快消品行业2025年促销活动效果评估模型在渠道合作中的应用.docx
- 辉瑞-BioNTech疫苗研发合作2025年全球疫苗市场布局与竞争策略分析报告.docx
- 脑机接口设备医保支付政策对医疗行业成本效益分析.docx
- 管理沟通——原理、策略及应用(第三版)课件 第5章 倾听技能 .pptx
文档评论(0)